范增,项羽麾下唯一顶级谋臣,能与张良、陈平等西汉顶级谋臣并驾齐驱。
历代君王与名士对范增的评价大多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其的能力也是高度肯定。
汉高祖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大意是项羽如果听范增的话,我刘邦绝对打败不了项羽;曹魏名臣蒋济:“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大意是项羽如果听范增的,这天下轻而易举就能取之。
从刘邦、蒋济对范增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窥知范增的能力绝对是不俗,有了他项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是轻而易举取得天下,足见范增水平之高。
当然,口说无凭,要证明范增谋略高超,还得实证证明,这里笔者就列举几件范增的“奇计”,从而佐证范增谋略高超。
奇计之一是劝说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 范增70岁才加入起义军,本来以他这个年龄初入起义军,又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按理说他短期之内是得不到重用的。
但是,范增却硬是做到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凭一个计策,那就是劝谏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为了让项梁愿意拥立熊心为楚王,范增仅用一句话就打通了他:“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范增巧妙地利用项梁这位故楚贵族对楚国还有念想,让其“心甘情愿”拱手将大权相送。
熊心被立为楚王后,对范增这位促成他被立为楚王的功臣之一,自然是心有好感,之后便投桃报李,开始重用他,后来楚发兵救赵时,熊心就任命其为末将,地位仅次于熊心和项羽,是楚军的第三把手。
奇计之二建议项羽杀掉刘邦。这个计策不用说,范增能早早看透刘邦会是项羽称霸天下的唯一对手,可见其能力。若是项羽听范增的,虽说不能确保项羽一定能夺得天下,但至少可以暂时避免诸侯之中出现像刘邦这样强有力的对手,可以有足够的发展和稳固自身政权的时间。
毕竟当时诸侯之中,除了刘邦,其他诸侯多不是胸怀大志之人,做王可以,跟项羽争夺天下,实力还是不够的。
奇计之三建议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楚怀王决定出兵救赵时,曾与众将有个约定,即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后来,刘邦先入关中,可是项羽却不愿意让他做关中王,毕竟项羽虽然是武夫,但也不傻,关中可是秦朝的核心,是最富裕的地方,刘邦得到关中,对他绝对是一个巨大威胁。
然而,毕竟此前已有约定,贸然拒绝,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诸侯和将领的不满,因此项羽有些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就在这时,范增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刘邦去做汉王,其言:“巴、蜀亦关中地”将其封在巴、蜀。
范增此举如果不看之后的结局,实在是英明,将其封在巴蜀,既也并未明确否决此前的约定,毕竟巴蜀也是关中地。同时,也能限制刘邦的发展,巴蜀虽富庶,但交通很是闭塞,外面难进去,里面也难出来,项羽只要派几个与刘邦不对付的诸侯在关中盯着他,刘邦几乎无机会出巴蜀。
当然,后面韩信这个兵圣横空出世,献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奇策,这才帮助刘邦打破这僵局,如果没有韩信,范增的奇策铁定成功,刘邦将困死在巴蜀。
奇计之四劝告项羽在荥阳对刘邦动手。前204年初,楚军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于荥阳,被迫求和。此时,项羽有心与其和谈,但范增却建议将他们击溃,若放走他们,必将后患无穷。
然,项羽最终被陈平的离间计所影响,不听范增所言,最终饮恨乌江。
以上奇策,有三策与项羽有关,其中二策更是事关项羽的未来,如果当时项羽听范增的,这天下多半就是项羽的。
只是,可惜范增虽是顶级谋臣,服侍的君主却非明主,最终只能是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