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颍川郡
颍阴县(今河南
许昌
)人。
东汉末年
政治家、
战略家
,
曹操
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也(张子房,张良)。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有极高的评价。
王佐之才
早年的荀彧就被
南阳名士
何颙评为王佐之才,后出仕为官,在董卓废少帝刘辩之时弃官归乡,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把荀彧待为上宾,希望其能留在自己身边,但是当时荀彧断言袁绍绝不能成大事,随后改投曹操,得到荀彧的辅佐曹操如虎添翼,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
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
吕布
叛乱而保全
兖州
三城,驱虎吞狼离间袁术,刘备和吕布,奇谋扼制
袁绍
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明以举贤为曹操举荐了
钟繇
、
荀攸
、陈群、
杜袭
、
戏志才
、
郭嘉
等大量人才。坐镇后方,居中持重,使曹操在外领兵作战时消除后顾之忧。
谦退之节
在曹魏集团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对标的是肱骨之臣蜀汉丞相诸葛亮,荀彧的侄子荀攸是曹操的某主,对标的是刘备心腹法正。其实有好多朋友都不理解为什么曹操打仗不爱带荀彧,是不是他能力不够,其实不然,坐镇后方保证家里不出乱子,保证粮草的供给对于战争来说十分重要,从将军到士兵外出征战时都不希望老家被偷,有个靠谱的人守家也可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以及虎视眈眈的敌人,
所以坐镇后方的人选十分重要,这个人既要有实力,主要指政治能力以及军事能力,以及自身的名望用了吸引,举荐人才。还要是领导的绝对心腹,不然怎么在外安心打仗。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
其实荀彧的晚年并不幸福,主要原因是他虽然为曹老板效力,但是内心还是忠于汉室,不满于曹操种种的僭越行为,
建安十七年(212年)
在曹操准备加封自己为魏王时站出来表示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生不满。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让荀彧来劳军乘机把他留在军中,不久荀彧因病不能随军出征,曹操派人探望,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后看到里面空无一物,悲凉之情油然而生,顿时明白了曹操的用意,随后服毒自尽。与朱元璋赐给徐达烧鹅有异曲同工之意。
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十分纠结的,好似于陈宫对于曹操的情感一样,曹魏集团唯一能够媲美诸葛丞相的全能型选手,身虽死,节尤在,
我认为在汉末三国上百位著名谋臣之中能够排进前五,第一名永远是诸葛丞相,同时入选文武双庙的人,第二位江东周郎,东吴擎天之柱,第三位毒士贾诩,文和乱武,第四位法孝直,定军山谋妙才,第五位王佐之才荀文若,迎奉天子驱虎吞狼。至于郭嘉实在没什么亮眼之处,溜须拍马也算功?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鬼话也有人信?咋不说郭嘉死后一千多年漂亮国才敢建国。肯定比我强这我承认,但是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排个二十五名开外不过分吧。
#三国#
?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是为什么#
?
#历史#
?
#曹操#
?
#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