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山舰事件”主角:遗孀请求追认“烈士”,为何遭周总理拒绝?
创始人
2025-07-31 15:32:33
0

1951年,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收到一位女士的信函。信中,这位名叫潘慧勤的女士,希望组织上能为她逝世的丈夫追认“烈士”荣誉。彼时正值建国伊始,无数在革命征途中牺牲的烈士,在新中国成立后,其事迹得到了核实与追认。但是,面对眼前这份申请,工作人员却一筹莫展,最终将之上报到中央。看着书案上的申请书,周总理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叫李之龙的男人是自己在黄埔最欣赏的学生、也是曾经的党内同志,他也的确大好年华就为革命牺牲。但是,经过一夜的犹豫,周总理还是否定了这份申请。那么,李之龙为什么不能得到党组织的认可,并以“烈士”的身份瞑目九泉呢?

少年将军,国共双党籍

李之龙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复杂,我们还要从他早年的经历开始说起。

1897年,李之龙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一户普通的农家,家中虽然不富裕但也还算温饱。因此他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自幼受新思想熏陶,为之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来,他响应“二次革命”,追随李烈钧将军起义,失败后返回学校,不久便遭到开除。

最后,因家境的原因。他于1916年选择了报考免收学费的军校,并于同年顺利入学烟台海军学校,投身到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事业中去。在校期间,他逐步接受革命思想,并在1921年结识董必武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于当年8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经谭平山引荐,于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此时国共第一次开始了第一次合作,他也以双党籍身份,于次年考入黄埔军校。与陈赓、蒋先云等人同为黄埔一期优秀代表。

由于他是当时黄埔军校为数不多的,接受近代海军系统教育的人才。所以,他很早就在学校中崭露头角,刚一入学就被评选为军校第一届执委会成员,毕业后,留任黄埔军校政治部。

在校期间,他与陈赓等党内同志,创办了“血花剧社”,通过编排话剧,并组织义演,来唤醒民智,宣传革命思想。

1924年,李之龙由于表现出色,调任国民政府海军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获封少将军衔,成为黄埔一期同袍们第一位将军。待到苏联代表斯米洛夫回国后,李之龙接任其职务,成为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此时的他,已经是与蒋校长平起平坐的中将了。

对于这位年少有为,前途无量的学生,蒋介石自然是竭力拉拢,他在国民政府的平步青云也离不开校长的提拔。不仅受到蒋介石的提携,汪精卫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一时风头无两的他,俨然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此时的李之龙革命意志坚定,再加上长期与周总理接触,并没有出现思想滑坡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国事为先,对蒋汪等人拉帮结派的行为不屑一顾。

更是在工作中,查办蒋介石亲信陈肇英利用海军军舰走私的罪行,狠狠扇了光头一耳光。

天之骄子,折翼“中山舰”

正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给他蒋委员长面子,自然在他那里上了黑名单。

再加上他少年得志,难免年少轻狂,无论在国府内部的宦海沉浮,还是我党同志的日常相处,他都表现出一副恃才傲物的姿态,当时中共领导人张国焘对此深为不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之龙顺风顺水的仕途很快迎来转折。1926年3月18日,李之龙奉蒋介石之命,将中山、宝璧两舰开赴黄埔备用,但舰船抵达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将令矢口否认,并扬言这是共党分子密谋杀他的“阴谋”。这就是国民大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借机在广州戒严,大量逮捕共产党员与左派人士,并胁迫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妥协,沉重打击了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力量。

该事件象征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开始蠢蠢欲动,阴谋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

而身处事件中心的李之龙,自然成为这场反革命政变的牺牲品。本该成为中国海军未来中流砥柱的一代将星,政治生命就这样草草落幕,还身陷囹圄。早前对他的恃才傲物颇为不满的陈独秀、张国焘,担心蒋介石以其共产党身份生事为由,拒绝予以营救。

但周总理认为自己这个学生虽然行为有偏差,但依旧心向革命。为此四处奔走,大力斡旋。最终求到宋庆龄与何香凝两位女士出面,才勉强让蒋介石答应释放李之龙。

一念之差,退出共产党

但此时的李之龙,或许受不了由天堂坠入谷底的落差,竟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向当权的蒋介石纳了“投名状”。1926年5月18日,他在《广州革命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李之龙启事》的公告,正式退出共产党。

消息一出,最受打击的无疑是恩施周恩来,当时为了拯救这个学生,周总理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与指责。没想到,这个学生出狱不到一个月,就公开宣布退出我党。

在我党最艰难的时刻,贪恋权栈的李之龙选择了离开,没有像蒋先云等250位《整理党务案》中坚定放弃国府高官厚禄的同志一样,对党不离不弃。

纵使他有千般无奈,其行为在党内也是无法原谅的。

然而,退党的李之龙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国民革命军进驻武汉,他只得到了一个新剧团主任的工作。此时在国府同僚间没有知交故友,又与我党决裂。众叛亲离的他,整日寄情于话剧创作,麻痹郁郁不得志的苦楚。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又想起了这个资深党员,想把他调回南京,在他身上做点文章。此时,已经看透蒋为人的李之龙,坚定拒绝了蒋的邀请,事变爆发后,也积极声援共产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3.20政变》一文,解密蒋介石在“中山舰事件”中的丑陋表演。

此时,他也曾抱有迷途知返的想法。在武汉市积极与党组织联系,希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与他早有夙愿的张国焘此时以他对“革命不坚定”为由严词拒绝。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再投身蒋介石怀抱,而是把革命理想寄托在艺术创作中,再唱给人民群众听。

并掀起了一场“楚剧革命”,为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生。

踽踽独行,虽死亦如归

“宁汉合流”后,自诩国民党左翼代表的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失望的李之龙离开了武汉,因为自己一步踏错,失去了坚定的组织做后盾。

此时,他也下定决心,广阔天地间纵然无容身之地,为了救赎,也要把一个人的革命走下去。

他潜行回到上海,利用他在海军中的旧部,组织新海军社。密谋策反在沪的几艘军舰,实施兵运运动。后来又辗转广州,以港商身份,继续着一个人的征途。然而,这种飞蛾扑火般的努力,最终以他被通缉,潜逃日本告终。

在日本一年后,不甘心的他又独自潜伏回到广州,继续先前的计划。然而,这次他的行踪早已被国民党特务掌握,下船当夜,就在豪贤路136号被逮捕。

蒋介石闻讯后,立刻致电将他秘密押赴南京。

但与他素有不合的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深怕他得到老蒋重用,骑到自己头上,干脆先斩后奏,与1928年2月8日将李之龙在黄花岗枪决,年仅31岁。

李之龙临行前,写给妻子一封诀别信,称自己的革命使命已然完结,且待后来人。正如他所愿,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下,迎来了璀璨的胜利。然而对于他个人,是否追认“烈士”就显得有些复杂。

他确实曾是共产党员,并且一生大半时间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并且最后也是因为革命而牺牲。但周总理和负责党务的同志经过反复磋商,最终还是拒绝了李之龙遗孀的请求。

首先,李之龙已经言明退党,他后来策反海军的行为也属于个人行为;其次,基于第一点,陈策杀害他,主要由于害怕他掌权后报复,故应当定性为国党内部权力斗争。

有鉴于此,李之龙虽对革命做出过贡献,但不足以与那些坚定不移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正烈士并列。故对他家人的请求予以了驳回。

但他的遗孀和子女在新中国也都得到了一定照顾,算是我党对曾经同志尽的一份情谊。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本是天之骄子的李之龙,被时代的浪潮所裹挟,将人生驶向了一个心碎的彼岸,所幸他没有一错再错,最终,用短暂的生命完成了人生无悔的绝唱。

视频链接:

“中山舰事件”主角:遗孀请求追认“烈士”,为何遭周总理拒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那... 耶稣 所有人都知道耶稣,但是并不知道耶稣是犹太人。公元前四年耶稣出生在巴勒斯坦。耶稣的主要贡献是在...
原创 从... 标题:大清炮兵的沉寂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王朝的炮兵发展之路,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耀...
原创 清...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是少有的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之一,它的前身是后金,一个由满族建立的政权,在...
原创 司... 文/炎心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在三国初期,大家会觉得以后的天下霸主会在魏蜀吴...
襄樊战役中我军俘虏一川军将领,... 古语有云:“两军交战,成者王侯败者寇。”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了一位川军将领,结果非但没有受...
原创 阜...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国宝的传奇出土经历,引...
原创 清... 清朝末年制造的铁轨,至今仍在使用!118年都没生锈 【中国制造】被誉为世界上认知度、推广度、受众度最...
原创 打... 以前看历史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打仗的场景,因为每次看到史书中记载的那些刀枪林立和精彩的反转战役,都会让...
瑞典宗教改革先锋:奥劳斯·彼得... 奥劳斯·彼得里是16世纪瑞典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传播路德宗思想,推动了瑞典教会从天主教向新...
原创 非... 非洲草原上那么多野生动物,为什么当地土著人从来没有驯化过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相比较而言,亚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