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非洲草原上那么多野生动物,为什么当地土著人从来没有驯化过?
创始人
2025-08-01 11:02:23
0

非洲草原上那么多野生动物,为什么当地土著人从来没有驯化过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相比较而言,亚洲文明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而农耕文明的重要促进者就是牲畜,也就是被驯化的动物,驴、马、牛、羊、猪、家禽等一系列被驯化的动物,极大的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快速发展。

那为什么非洲人守着遍地都是的野生动物,却并没有驯化它们,并以此来进入农耕时代呢?有专家给出了答案:历史的发展规律证明,安乐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就拿亚洲文明来说,我们为什么会驯养动物以及培养植物,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吃不饱饭。

非洲有那么大片的沃土土著人为什么没有开垦成土地?

我们先来看一下驯化这个词汇的英文含义,英文驯化的表述为domestication,这个词汇的词根是dome,也就是屋顶的意思。这个意思与我们古代的象形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造词者认为,驯化的基础条件就是有一个巨大的屋顶,有屋顶就意味着有长期且稳定的群落聚集,也就是长期定居,定居的结果就是农耕文明。

从词汇上来看,非洲本身不具备农耕形式的部落聚集,在历史上,非洲大多都是以狩猎和采集果实的方式生活,因为这些物资资源确实比较丰富,虽然不够丰盛,但足以果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安乐于此的状态。

有着足够的食物来源,如果没有出现打破这种平衡的重大变化发生,那么这种状态便会一直持续下去,数亿年的自然进化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恐龙时代的终结还是人类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有着关乎生死的考验,或者灭绝,或者新生,而新生就意味着进步。

在非洲历史上,从来没有足以改变狩猎文化的自然变化发生过,所以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农耕文明,哪怕是外来的文化渗透,都难以打破这种局面,又怎么会去开垦土地呢?举个例子说,就好像你非要让南方人在稻田里种小麦,又要北方人在麦田里养鱼一样,开垦土地在当地人眼里也是不可行的。

驯化动物,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的。

驯化动物,并不是一件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在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看看人类已经驯化的这些动物,人类驯化狗的年代最为久远,在公元前15000年就开始了,其次是羊、猪、牛。驯化时间越久,这些动物对人类的戒心也就越弱。

相比较狗而言,猫从来不被认为是忠诚的动物,猫驯化的历史相对比较短,野性也比较重,经常会有不少返祖的现象发生。即使是已经经过驯化的狗,如果被重新放归野外,也有很大的概率重新恢复野性。

澳洲野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澳洲本来没有犬科动物,但在几千年前,人类迁徙过程中将家犬带到了澳洲,随后被抛弃的家犬经过不断的繁衍,野性逐渐复苏,将本土野兽袋狼的领地逐步占领,并已经成为了位于食物链最顶层的动物。

对于非洲土著居民来说,与其花费时间驯化动物,不如直接狩猎来得快,并且游猎民族没有定居属性,即使有偶尔捕获的动物幼崽被人工养育,也很难被代代传承下去,而时间和传承都是驯化动物的必要条件。

与其驯化,不如引入,拿来主义用得好,也是一种捷径。

驯化野生动物不但耗时耗力,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数代人的传承,几乎所有的驯化动物都是在种植定居的环境中产生的,种植定居一方面可以提供稳定的驯化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多余的物资用来饲喂家畜。

非洲土著居民基本处于采集和狩猎的阶段,物资供应不稳定,很难有多余的物资用来驯化家畜。当然非洲也并非完全没有家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曾经驯化过驴和珍珠鸡。南非著名的动物斑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半身像驴,半身像马,因此得名斑驴。斑驴是斑马的一种,但性情相对其它种类的斑马比较温和,当地人曾经驯化斑驴来运输货物,但遗憾的是,斑驴在英国殖民时期,被猎杀殆尽了。

另外,如果经常看动物世界等节目的人会发现,非洲的马赛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有庞大的牛羊群。这些动物是马赛人驯化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牛羊并非非洲本土的品种,而是外来的物种。

类似马、牛羊以及骆驼等家畜在大约3000多年前就已经逐步从农耕地区进入非洲地区了,但非洲人普遍拒绝了农耕文明,像马赛人这样的部分部落选择了游牧文化,而大多数土著依然进行的是采集和狩猎文化。总的来说,与其驯化,不如直接拿来用,毕竟其它大洲的驯化动物已经十分成熟了。

没有驯化动物所需的必要条件

在央视的节目(来自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中有过这样的介绍,关于驯化动物必须要符合7个条件:被驯化的动物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的比主人吃得好;被驯化的动物生长速度要快;可以快速繁殖;野性较小;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能被人驱使;对人有利(能提供劳力、肉、蛋等)。

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已经驯化的动物能提供什么呢?狗可以用来狩猎和看家护院,羊可以用来作为食物并提供衣服原材料,猪可以食用食物残渣并提供肉食来源,牛可以协助耕地,马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等。

所有驯化动物的必须条件都是从人类自身的需求出发的,而非洲土著并没有食物以及交通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也没有驯化动物所需的必要条件。

缺乏驯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

驯化动物也需要有一定的主观意愿才可以,在非洲,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驯化鬣狗作为宠物,相比较食草动物而言,驯化食肉动物的难度肯定要更高。非洲人不去驯化斑马,反而驯化鬣狗,这其中的主要动力就是自身的主观意愿,驯化鬣狗可以猎奇,并以此产生效益。

对于非洲土著而言,他们既没有驯化动物的必须性,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驯化动物的难度大、收益低,并不具有经济价值,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物资丰富,吃得太饱了,但还是没有吃撑,安乐阻碍了土著的进步。

在驯化动物方面,与非洲一样的地区还有美洲,在欧洲殖民之前,美洲土著也过着类似非洲土著一样的生活,丰富的物资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了足够果腹的食物来源,他们吃的太饱了,但又没有吃撑,生活状态始终维持在狩猎与休息之间的循环,总体来说,安乐阻碍了土著的进步步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酒... 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被自己亲手提拔的部下,全部被自己在酒桌上逼成敌人。历史上,谁有这么“高明”的手...
毛家第四代女性毛甜懿:16岁长... 毛主席一生经历了四段婚姻,膝下育有十个子女,然而,那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宛如无情的风暴,使得六个孩子...
原创 和... 后唐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动荡不安,到了五代十国之乱,有实力的节度使都想趁乱世分一杯羹,河西节度使李守...
原创 历... 这个星球的历史充满了世代相传的名字,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人的主要共...
原创 秦... 文|飞鱼说史原创 说起战国时代,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兼并,完美...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历史故事《韩信报恩》 今天给大家讲《韩信报恩》的故事。韩信(约公元前231年一公元前1...
原创 原... 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并且在我国的版图上也算得上是一个战略突出的部位。而在军事战...
原创 不... 民国时期是一个奇人辈出、大家辈出的时期 ,所谓“ 乱世出英雄 ”嘛!林琴南就是这样的一个奇人、大师。...
原创 黄...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中国的文明进程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
原创 历...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刻画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关羽作为蜀汉五虎将之一,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