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鞅处罚太子,背后的水有多深,远不止你现在看到的那些
创始人
2025-07-31 12:32:59
0

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一直分为两派,

一派以史学家和儒家书生为代表,认为商鞅是刻薄寡恩之人,例如司马迁、司马光、贾谊等人

一派以实干家和改革家为代表,推崇商鞅并认可其法家思维,例如诸葛亮、王安石、李得胜等人。

作为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其一直对商鞅持负面评价,而其中最受儒家诟病的一件事情便是,“

商鞅犯上,处罚了太子储君,并逼迫太子的师傅遭受肉刑

”。毕竟在儒家的眼中,这种以上犯下的事情等价于谋反,违背了君为臣纲的要领,而历朝的帝王也默认了这个观念,得以更好地维护皇权。

作为当代的普通人,我们有时候看到关于商鞅的故事和影视作品,不禁也会疑问,商鞅只要稍微宽容一下,改动刑罚也不是难事,这样既维护了律法,也保全了赢虔,讨好了储君,何乐而不为呢。

而为何非得上纲上线,得罪太子和支持自己的赢虔,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这是何苦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商鞅做件事背后的逻辑和想法。

1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商鞅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这里指的聪明是懂得观察时势和人心。当年商鞅在魏国时,他的老师公叔痤非常重视商鞅的才能,于是向大魏王推荐他。没想到魏王不重视,因此公叔痤才有了那段著名的谏言,“

大王您若不用他,切记一定杀了他,否则他去了别国,一定后患不穷

”。

公叔痤其实是想更进一步地用言语引起魏王的重视,并不是真的想置商鞅于死地,这从他后来又私下里告诉商鞅,让他赶紧离开魏国,否则魏王会杀他便可以看出端倪。然而卫鞅却非常淡定,悠哉悠哉地回复老师说道,“

魏王既然不用我,肯定也就不会杀我

”。果然事后魏王的决策证明了商鞅是对的,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辅佐魏王称霸的公叔痤,卫鞅对帝王心术的了解更胜一筹。

然而这么聪明的一个人,看不到惩罚太子的坏处吗?其实不然,商鞅其实算得很清楚,当时秦国刚开始变法,为了推行变法,商鞅不仅徙木立信,而且当起了刽子手的角色,在渭水河畔一下斩杀了600人,

要知道在那个讲究笼络人心的战国时代,这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因此当年有许多人反对,甚至拿出了太子当做挡箭牌

,据史书记载: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这句话简单地来说,就是新法初行,许多人被触动了利益蛋糕,因此数千人来到都城抗议,事不成后便出现了太子犯法。诚然秦孝公的手腕和决心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者,但是商鞅做出的决策也是非常高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想要改革变法,自然要重新进行利益和权利的洗牌,然而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那么贵族阶级如何能忍呢?不能忍的话一定会发生内乱,让变法失败。

商鞅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秦国的,他绝不会允许变法失败,那么又要动贵族的蛋糕,又想让他们安分守己,鱼和熊掌怎么能兼得呢?如同蒋介石曾经说过,“

不反腐亡国,反腐亡党

”,这本就是千古难题。但是商鞅解决了,方法便是给他们

希望

自古以来,王朝的迭代更替,总结为两个字,便是某个阶级失去了希望,从而导致了篡位和起义,而一旦对未来有了希望,谁也不想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与其冒着谋反被灭族的风险挑战秦王和商鞅这一对君臣,还不如猥琐过日,等到嬴渠梁一死,商鞅的下场恐怕比吴起、李悝凄惨数倍,毕竟他得罪的可是当朝储君,到时候秦国的贵族们振臂一呼,天下还是他们的,这也就是老甘龙在秦孝公时期长年闭门谢客的根本原因。然而老甘龙他们还是忽略了秦惠文王嬴驷东出强秦的决心,最后也落得了惨死的下场,当然这是后话了。

商鞅给了秦国老贵族们希望,让他们安于现状并苟且地活着,等着在未来的清算。

有了这个想法后,那些利益相关的贵族阶级便蹦跶不起来了,而秦国也得以暂时稳定下来,从而促进了新法的全面铺开。其实要说秦国确实也是天命所归,但凡秦孝公身体不好,中途出了什么意外,那么这个微妙的平衡和稳定便会被轻松打破,而商鞅变法必定夭折,所幸上天给了孝公二十多年的时间,从而帮助新法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培养出了第一批新法的拥护者,其中包括秦惠文王嬴驷。

2

历史上皇帝为什么大多信任宦官,因为他们没有亲戚和朋党,不会轻易结党营私,只代表皇帝的意志

,例如明末的

魏忠贤

,天启年间可谓权倾朝野,这其实不能说明魏忠贤有多厉害,只是他代表了皇权,是皇帝意志的化身,他可以帮助皇帝做很多明面上不能做的事情,例如打压东林党和文官集团、除去对抗皇权的谏官和权臣。

而一旦背后的皇权倒塌,那么魏忠贤这种人很快就会被清算,例如崇祯帝不费吹灰之力便杀了魏忠贤平息众冤,赢得百官支持。

而与宦官相类似的便是商鞅这种孤臣,他的权利来自于秦王,嬴渠梁授予他变法的权利,而商鞅只是秦王的代言人和王权的化身。秦孝公作为一代雄主,为了变法强秦不惜将权利下放,他虽然信任商鞅,但是结党营私却是所有君王的禁忌。

面对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商鞅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自己借着权力,拉拢贵族、和光同尘,那么成为权臣的自己必将被秦孝公清算,

因此他割掉赢虔的鼻子,得罪了武将群体;给

公孙贾脸上刺字,得罪了文臣团体;惩戒了太子,得罪了整个皇族。可以说商鞅在太子事件后,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臣。

权利给到孤臣,是帝王最放心的方式,而此时成为孤臣的商鞅只能依靠秦孝公,虽然往后商鞅升任大良造,获取了更多的权利,但是秦孝公却是完全放心的,因为他知道商鞅没有退路,只能完全地贯彻自己的意志。

一如大明王朝中的海瑞,虽然将嘉靖气到吐血,但是朱厚熜依然厚待了他,因为嘉靖知道,一个孤臣蹦跶的再高、叫嚣得再厉害,终究不会对自己和后代皇族有威胁,甚至偶尔还能为己所用,当做一个好使的棋子。

在变法过程中,商鞅完全代表了秦王的意志,而孤臣的身份让他可以代表王权去节制任何反对势力,从而君臣合力促进了变法的良性进行。

3

惩罚太子和太子的师傅是商鞅作为法家的坚守和正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不避权贵

”,这个标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能做到,商鞅可谓开了历史的先河,自此大秦上下齐心,民众心服口服,变法顺势而成,促成了秦国的千秋霸业。

在“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生死相扶、永不背弃

”的誓言背后,是嬴渠梁的胸襟和进取,也是商鞅的孤胆和勇气。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和放权,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变法人才,更因为他是一个和自己深度绑定的孤臣,是一个能够贯彻自己意志的利剑。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因此可以说,商鞅惩治太子,给赢虔和公孙贾以肉刑,

除了明正典刑,彰显法治的公正外,还有稳定局势,塑造孤臣形象这种更深层次的作用。

商鞅和秦孝公的这出配合,可谓给新法奠定了根基,终促使秦国变法大成。

我们学习历史,如果能够深刻地挖掘一个事件,往往会发现其背后有着许多更深层次的规律,而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看懂一些简单事情背后所存在的逻辑,从而辅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将汪顺世锦赛200米个人混合... 7月31日晚,2025年新加坡游泳世锦赛游泳项目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进行。东京奥运会该项目金牌...
原创 光... 慈禧之所以被称为改变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因为她做出了很多惊世骇俗、令人愤恨的事情。不仅是现代...
原创 清...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从中国近代血泪史中得出的结论,满清一朝奉行了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最终还是...
原创 原... 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其六岁登基,二十四岁身染天花而亡,执政时间为18年。虽然顺治英年早逝,...
原创 晚... 晚清之所以摇摇欲坠,即使进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都没能挽救灭亡的命运。跟清朝后期普遍的腐败是分不开的。...
原创 清... 御前侍卫们身穿华丽的制服,手持宝剑,举止庄重而威严。每一位御前侍卫都是经过无数次艰苦的训练和选拔,才...
原创 多... 凝视着那本古老的族谱,州迪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和荣耀。他的眼神穿越时光,似乎能够看见满清王朝...
原创 清... 大家好,这里是百家号,青春没有历史,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书写;说起童年记忆和少年生命轨迹,矫情得要命;说...
原创 清... 大家肯定都以为,后宫妃子嫁给天下最富有的男人——皇帝,肯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衣食无忧,才有精...
原创 清... 在现在的生活中,影视剧成为了我们平常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而古代题材成为了影视剧中比较火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