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上讲,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打仗,基本上是不可能赢的。曹操的补给线要比刘备远得太多。当时关中残破,曹操还得从关东调集钱粮过来汉中打仗,这仗根本没办法打。曹操当年打张鲁都打得非常棘手,而张鲁当时根本无心应战。曹操和刘备也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曹操占领汉中后就立即开始迁人。在巴郡的强迁后来被张飞打断了,降服曹魏的夷王也被刘备军击破,但是汉中人口物资在3年后最终全部迁完了。换句话说,曹操主动迁人,不是刘备能阻止的。
其次,曹操的表现无可挑剔,不仅对局势发展有先见之明,而且弃子非常果断。曹军虽然兵力众多,但不能像钟会那样放着汉中不管直捣成都,因为刘备主力在汉中。曹军2个月后即退出汉中增援襄樊,已经是尽最大可能减少了损失。刘备击杀夏侯渊,再一次证明了当年他放出的狂言并非空话,但也助长了刘备军的骄傲,为将来的失败埋下伏笔。再者,刘备军与汉中曹军发生了激烈交战,从结果来看:张飞、马超部拦截曹洪部增援夏侯渊;刘备军占领马鸣阁,然后推进至阳平关,徐晃部大部被歼灭。
三国志出于政治立场,惯于给曹魏吹牛逼,给人一种曹军歼敌一亿转进台湾的感觉。事实上刘备推进至阳平关后就已经占据主动,所以可以渡河占山,进行长距离机动。刘备占领定军山以后,汉中治所南郑已经无险可守,如果夏侯渊不是仅想自保,就必须出关应战。实际上从上帝视角看,刘备是想打汉中,而不是打雍凉,张飞、马超外加造反的雷定一万人,却在吴兰被破后就立刻撤退,而不是持续对峙下去,这就说明张飞的目的是牵制汉中兵力,避免曹军聚集令汉中难以攻打。
但是,张飞等人并不排斥借机攻占的可能性,并非诸葛亮出祁山时纯粹用作于佯攻吸引注意力的一路军队。必然造成了曹操被迫在西北线同样选择分兵的做法,也因为没法确定敌人主力与战略意图,害怕两线其中一侧被突破,所以平均分了部队,曹洪曹休曹真等嫡系将领不少,反应兵力不会在少数。刘备打汉中两年时间,足以证明拿下汉中誓不罢休!
继续防守汉中,就要长期作战,至少也要三万以上的兵力,就需要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将领,那么每月需要多少粮草、军饷?这简直就是无底洞啊,好似美国在伊拉克一样,但美国达到了目的维护了美元,而汉中的价值就是进攻益州,可现在防守都难,何谈进攻?且刘备的后面就是益州相比之下后勤补给方便,汉中距离关中中原路途艰难遥远,后期补给压力十分大。
现在平安无事还好,但法正这人眼光精准专出奇策,守军一旦危急都无法及时救援,不像合肥背靠中原,随时可增援。一旦有失,前功尽弃。刘备针对曹操后勤压力巨大,就主动退回定军山,而曹操为避免侧翼暴露给刘备,则不得不渡过汉水,进至山下,与刘备对峙。同时,刘备分兵在阳平关确保粮道,其本人则在定军山,以游军骚扰曹军被拉长至汉水以南的后勤补给线。
随着刘备骚扰成功,曹军后勤开始摇摇欲坠,士兵不断逃亡,而刘备则开始正面挑战曹操。曹操只能避战,而选择撤退,但此时,约50万军民迁徙造成千里馈粮的补给线,终于崩溃,进而导致了曹军的溃败,并引发各地百姓起义。刘备迅速推进,解放了农业发达的汉中郡西段,并沿汉水,夺取了汉中郡东段,东三郡,除去曹操迁走汉中西段的8万人外,刘备获得了剩余的数十万人口和土地,几乎获得了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