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早逝病逝,亦或者在战场上中计被杀的文臣武将并不在少数。就如曹魏中的戏志才,郭嘉等;蜀汉中的庞统,法正等;东吴中的周瑜,鲁肃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各自的政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他们的去世,无疑是一种损失。那么,对于郭嘉、庞统,以及鲁肃等三人,为什么会有他们的去世,间接影响三国40多年历史走向的说法呢?其实,这一种说法有点夸大,就如同“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孙策不死,便无三国”等等一些说法类似,把他们各自对魏蜀吴的影响力夸大了。当然,虽有夸大的嫌疑,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对魏蜀吴各自势力的发展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首先,就郭嘉来说。郭嘉是在戏志才去世之后,才被举荐给曹操的。可以说,郭嘉就是接替戏志才的位置,成为曹操前期在军事战争中较为重要的谋士之一。无论是在定河北和辽东、灭乌桓,还是助曹操平定吕布,以及提出“十胜十败论”以稳定军心,郭嘉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而且,郭嘉除了在军事谋略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之外,其还擅长观察,善于总结。因为对司马懿的好奇和怀疑,郭嘉是经常对司马懿进行暗中的观察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司马懿会严重影响曹操的统治。所以,郭嘉曾建议曹操趁早杀了司马懿。但可惜的是,因为曹操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得了司马懿,便没有听从郭嘉的建议。
在官渡之战后不久,郭嘉便病逝在出征的路上。在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的时候,曹操曾悲痛哀悼郭嘉早逝。并说,如果郭奉孝还在世,也不至于让其面临如此大败。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绝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然后,就庞统而言,个人认为他在蜀汉的重要性还不如后来才加入的法正。毕竟,因为庞统生得较为“怪异”,就算刘备不像孙权和袁绍等人那般以貌取人,但其心中仍然免不了会有一些想法。而且,就庞统和法正而言,刘备对法正的亲近关系远不是庞统能够比较的。因为在法正投靠之后,刘备就和他谈论的和投机,而且刘备常常向法正请教一些军事等问题。
而庞统,在投靠刘备势力之后,刘备更多的是因为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有军事才能。在刘备正值用人之际,才看重庞统而已。但可惜的是,庞统在跟随刘备入蜀川作战之后,便于落凤坡被冷箭所杀。最后,再来谈谈鲁肃。鲁肃是继周瑜之后,江东最为重要的重臣和都督,深得孙权的看重。而且,鲁肃的“榻上策”更是为江东后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鲁肃的存在,就是江东和刘备势力之间的“润滑剂”,其能够很好的调解两家的矛盾关系。当然,虽然鲁肃的外交有点“稳重”,但是其主要的核心出发点还是向着江东。就荆南问题而言,当刘备势力先后益州和凉州等为由推脱时,鲁肃就建议孙权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而后更是单刀赴会。
所以说,郭嘉、庞统,以及鲁肃等三人,虽然没有“三人不死,便无三国”这般夸张,但是,他们的早逝,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各自的政权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