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人,却连娶2个妻子,连生8个孩子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新人口论》全文,在之后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修改并通过的《发展纲要》明确规定: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这篇引起巨大轰动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人口问题。
马寅初:“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1952年,马寅初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
“人口繁殖的确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我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们现在有计划经济,同时也应该有计划生育。”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证实,到当年6月30日止,中国的人口是601938035人,增殖率为20‰。考虑到许多客观因素,马寅初认为中国的人口增殖率应超过20‰,至少也要有22‰。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每年增加的人口便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数,如此众多的人口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和沉重负担。所以,马寅初认为有必要提醒人们充分注意这个问题,他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论文,在1955年7月举行的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作为发言稿提交浙江小组征求意见。
这份理论实在超前,也很大胆,甚至引起很多的批评,但是马老不在意,毕竟他经历的太多了。
马老敢于发表言论,这在当时是出名的,有一件事可以佐证。20世纪30年代,担任立法院委员的马寅初被间隔及时邀请参加赴宴,但马老却说:“我给委员长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倒叫老师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 马寅初软硬不吃,蒋介石十分恼怒。1940年12月,马寅初被逮捕囚禁,先后被转移到江西、福建等地,直到1942年回到重庆。后来社会舆论大,国民党不得已将马寅初释放,但他仍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软禁在家中。
他总是相信真理,并不顾一切地去维护,对于他的“人口论”而言依然是如此,即使人们不理解,甚至曲解,但他依然坚持。好在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慢慢注意到人口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虽提出“计划生育”,但自己却连娶两位妻子,连生8个孩子
马寅初在19岁那一年,经由父母介绍,娶了同乡一位名叫张团妹的姑娘,张团妹后来改名张桂君,她为人善良,通情达理,婚后第二年就为马寅初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不幸早夭。
1907年,从北洋大学毕业的马寅初被保送到美国耶鲁大学读硕士,第二年,张桂君又为张家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马仰曹。
1917年,马寅初回到家乡,父母因盼望他延续香火,又为他娶了一个名叫王仲贞的13岁小姑娘,王仲贞小马寅初22岁,但为人通情达理,先后为马家生下两儿两女,使马家的香火得到延续。
就这样,加上张桂君为马家生下的3个女儿,以及一个早夭的儿子,马寅初一共有8个孩子。
马寅初遭批判,但实属无奈
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却有八个孩子,人们一直因为这件事诟病他,但是我们查阅资料,稍微细心就可以注意到,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的时间是1925年,而他第一次提出“计划生育”理论则是在1955年,中间相隔30年的时间。因此,他被批判,实际上是相当无奈的。
1982年5月10日下午5时,马寅初终于走完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遵照他的遗愿,火化后的骨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另一部分送回故乡。
1982年9月1日,也就是马寅初逝世4个月后,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中央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又过了20年,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自1982至2001这20年间,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近3亿。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至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总人口达13亿。我国“11亿人口日”是1989年4月11日,而“12亿人口日”是1995年2月15日。从11亿到12亿仅过了不到6年的时间,而从12亿到13亿则延长到了10年。
这些,或许是对马寅初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