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2日,部队领导拟成立“中央读书班”,负责人将班上学生的名单递给伟人,结果伟人接过来一看就皱起眉头,直接询问道:“好些没上过战场的都可以参加学习班,怎么就漏了张英才?”负责人连忙解释说这是学习班第一期学员的名单,张英才在第二期。听到他这么说,伟人点点头表示理解。中央读书班名字简朴,内部却大有乾坤,第一期的学员都是部队的高级干部,身兼要职,这个张英才又是何方神圣,能让伟人如此挂念,直接指名道姓地为他鸣不平?事实上
张英才确实非等闲人物,他被称为解放军最强兵王,被评为400万解放军战力天花板,曾率领500人挡住两万敌军的疯狂进攻,荣立9次特等功,得中央领导4次接见,荣誉满身!
张英才是怎么创造这些辉煌功绩的?他在军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兵王最终结局如何?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
解放军最强兵王张英才,获9次特等功,伟人称赞他比关羽还厉害。
其实不仅伟人挂念张英才,全军上下都对他心悦诚服,1950年9月25日,国庆节将至,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如约在北京展开,350名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出席会议,接受中央领导的表彰。会议开始前这些英雄代表都在问好聊天,相互之间攀谈介绍,会场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但一个人的到来却让整个会场都安静了一瞬间,大家停下手中的动作,用目光紧紧追随着此人,直到看到他落座才回过神来,接二连三地起身来到这人身边,激动地与他握手,用景仰敬佩的语气和对方交流,将现场的气氛彻底推向高潮。
这个引起骚动的人是谁?正是被邀请出席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的张英才。这些战斗英雄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这是因为张英才号称“解放军兵王”,被他们奉若偶像。
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俏皮话:“
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人领
”,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也确实体现出战士们立功的艰难不易,这还只是一二三等功,那些立下过特等功的战士,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以一当百的神勇之士,当然想立特等功更是难上加难。不过
张英才却打破了这条规律,他前前后后立下的特等军功多达9次
,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英才为人憨厚,每次被中央领导接见都表现得十分拘谨,但只要上了战场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十分英勇无畏,冲杀一线的劲头让敌军心惊胆战。张英才出生于1925年,老家在山西万荣县,因为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据,童年生活十分凄惨,但事情很快就迎来转机,在他十二岁那年,八路军游击队来到万荣,不仅打跑了附近的日寇,还在当地开办起一所补习学校,家境贫寒的张英才因此获得读书的机会,也对八路军心生向往,他总是拉着部队领导的手说自己要参军。不过那时候的张英才年龄太小,
一直等到1939年14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军,开启自己传奇的军旅生涯。
张英才第一次立功是在1941年,日本侵略者来势汹汹,集结重兵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在地方上疯狂扫荡,张英才所在的部队负责阻击敌军,为大部队和当地老百姓争取转移的时间。张英才年纪虽小却精明能干,被旅长带在身边指导,当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两人身边,张英才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扑在旅长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对方,之后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带着满身的伤口去呼叫援军,掩护旅长安全撤离。
战役尘埃落定之后,旅长给张英才起了个“拼命三郎”的称号,还为张英才申请军功。
这次之后,张英才开始对立功这件事情“上瘾”,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拼命三郎的名号也越来越响。不过
真正让张英才在部队中一鸣惊人的还是爆发在1945年的上党战役,这时的他已经升任成部队将领,率领57团9连急行军赶往长治北关,向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发起进攻。
战士们一路上小心谨慎,沿着城墙根悄悄行进,到达指定的作战位置后,张英才带着几名士兵用门板将城门出口堵住,切断敌军的撤退后路,以便能瓮中捉鳖,将县城内部的侵略者一网打尽。
计划当然是极好的,但具体的布置过程却出了问题,9连中有几个刚加入的新兵,第一次参与正面战斗,心中紧张手上没有分寸,在安放门板的时候发出了声响,被城墙上的日军发现,9连的作战计划被全部打乱,只能躲进一间空房内躲避敌军的追捕。但一味地躲藏根本不是办法,四面八方全是试图搜索他们的敌人,现在被包围的反而是八路军,既没有充足的物资,也没有合适的退路。面对眼前的困境,张英才并不畏惧,他指挥将士们利用房屋地形和敌军周旋,双方激战整整一夜,日军的攻势变得愈发焦躁,还申调援军,找来一整个营和一个保安团和9连开战。
敌众我寡,但9连的战士们没有一个人露出畏惧的神色,更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投降,他们依旧坚守在阵地上,在张英才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恼羞成怒的日军甚至用上了迫击炮,但还是没能摧毁我军的战斗防线,尽管此时的9连就剩下包括张英才在内的20多个人。
坚持了整整一天,八路军大部队赶到,把驻守在城内的7000多名日本侵略者全部歼灭,张英才指挥的9连也因此荣获称号“铁的9连”。
1946年11月的吕梁战役中,张英才再次带领9连的士兵浴血奋战,面对人数多于自己数倍的敌军也毫不怯战
,张英才更是身先士卒,端起机关枪就开始扫射,打得敌军毫无还手之力。张英才和9连的将士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下坚持了4个小时,付出巨大牺牲,终于赢得了战役的胜利。鉴于张英才英勇无畏的作战表现,部队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后授予他“特等战斗英雄”的荣誉勋章。
1948年的双堆集战役,张英才再次荣立新功,虽然他手中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但还是将对面的数万敌军打得屁滚尿流。
战役初期,敌军用猛烈的炮火开道,还派出坦克装甲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浩浩荡荡地朝着张英才部队所驻扎的阵地开赴过去,但张英才早就有所准备,让将士们在路上设下埋伏,直接将这些来犯的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坦克这种武器威力确实大,但过于笨重的外形也会限制自身的行动,现在的敌军也是如此,即便是武器装备精良,但还是被张英才等人围困在阵地上。敌军想要寻找机会突围,但张英才和解放军将士怎么会给他们机会,死死地咬住不放,双方激战一天一夜,最后敌军实在没有办法,见大局已定取胜无望,直接缴械投降。
拿下敌军的先头突击部队后,张英才带着将士们一鼓作气,冲进敌军的作战指挥部,当场就将敌军第14军的军长熊绶春击毙。主帅被斩,敌军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很快就被解放军消灭殆尽,战后张英才的部队荣获“钢铁营”的光荣称号,全营战士都被记了一次大功,而
此时的张英才已经被四次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还立下过9次特等功,成为全军将士心目中的无敌强者,被身边的人称为解放军最强兵王,这样的荣誉在400万人的解放军部队可是独一份
,就连中央领导都说他的勇猛和三国时期的关羽比起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时候的张英才也不过才二十多岁。
1950年,张英才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以第二野战军战斗英雄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受到了所有参会人员的一致赞誉,大家都以他为荣,《人民日报》还特意报道了张英才的英雄事迹,将他的辉煌战绩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宣扬和赞颂这位钢铁般的猛士。中央领导在会议结束之后邀请张英才参加家宴,热情款待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
1955年,国家举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将帅大授衔仪式,荣耀满身的张英才被授予上校军衔
,当然这个军衔只是个开始,后来张英才屡次得到中央领导的提拔,退休时已经是少将副军长。
张英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参与战斗时年纪并不大,但胸腔中流淌的热血却格外滚烫,他是天生的军人,是兵王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