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字耀琳,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名门富察家族。他的姨妈就是乾隆的嫡妻孝贤皇后。福康安一生奋斗,英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谥号贝子,死后追赠嘉雍亲王。清朝,除了清初的三个诸侯和蒙古部落之外,就只有一个异姓的人,名叫福康安。
福康安于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去世。当时乾隆还在世,嘉庆帝还没有上位,政治风波暂时没有影响到他。然而几年后,乾隆去世,嘉庆上台,政局变得对福康安十分不利。
嘉庆讨厌和珅、福康安,而乾隆则宠幸。和珅的命运是人尽皆知的。他被判处死刑,房屋被没收。福康安虽然没有像和珅一样落得悲惨的下场,但死者仍然受到谴责。究其原因,就是福康安造成了清军营内的腐败风气。
嘉庆的圣旨说:
福康安自前往台湾等地以来,一直有用银子、丝缎犒赏官兵的做法。当时,他仗着气势,向各省索要所需的费用。假公假私,养家糊口,养活自己,成为此后各军营的通行做法。”
嘉庆不但追究死者福康安的责任,还惩罚了他的子孙。其子德林在送福康安灵柩时勒索银子四万多两,并责令其罚款八万两。他还因为这件事,取消了德林的贝子爵头衔。
此后舆论随势而变,对福康安的非议也不少。有人指责他平庸无能,是个花花公子,靠亲戚和裙带关系登上顶峰;有人说,他的成就完全是海兰察说的,他只是靠着别人做事,才被封为王的。有人甚至怀疑他是乾隆的私生子,因此受到特别的宠爱。至于记录他嚣张的作风和奢华的生活,则更是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总而言之,大家都在撞墙。
上图中,南海紫光阁福康安画像,及乾隆御题
我看见福康安了
福康安四十多年的短暂一生,从17岁到18岁,大多是在战斗环境中度过的,长年奔波,风尘仆仆,征战沙场。他堪称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指挥员。确实,他生活奢侈,供给奢侈,保护属下是难免的。然而,将清朝武装力量的衰落归咎于他,确实有失公允。
军营腐败是清朝政治腐败的反映,并不是福康安一个人造成的。嘉庆多次指责他赏赐过多。事实上,过多的赏赐在乾隆初期就已经存在。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早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军营中赏赐过多已蔚然成风。然而,那时的福康安还只是一个十三、十四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