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项羽同叔父项梁共同起事伐秦,一路披荆斩棘,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秦朝灭亡后,项羽作为灭秦的主要力量,却不思进取,反而仗势册封十八路诸侯。在世人眼中,项羽武勇岀众、气魄盖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英雄豪杰,巨鹿一战项羽更是威震海内,号称“西楚霸王”。
鸿门宴本是为了项羽斩杀刘邦而专门设立的。然而宴会上,项羽狂妄自大,做事随性,不仅看不透刘邦的真实面目,又被樊哙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在关键时刻背弃了同范增必杀刘邦的约定。范增“数目项王”,一再提醒项羽杀刘邦,项羽却假装没看见。刘邦脱身离去,项羽竟还欣然收受刘邦的礼品,范増怒斥“竖子不足与谋”,项羽依旧无动于衷。最终,项羽兵败,走投无路后,自刎身亡,年仅31岁。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兵败溃退之际和虞姬诀别,悲歌慷慨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情场面令众人潸然泪下。
司马迁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大势已去时竟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为自己开脱,失败实属必然。
主席在在一九四九年的一首七律诗中,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警惕全军不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上,他又引用“霸王别姬”的典故,以之勉励领导干部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如果像项羽一样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难免有一天要“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