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岳飞是北宋朝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深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当时那个经济贸易兴起的时代,岳飞每个月光是领取俸禄就有七点二万那么多,那么这些钱换算到现在的人民币将会是多少呢?
岳飞的时代背景与俸禄之谜
南宋时期国破山河在,金兵入侵使得社会动荡不安以及经济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飞以热血少年之姿投身军旅,凭借过人的武功逐步成长为一名卓越的统帅。
根据史料记载岳飞曾担任都统制这一重要军事职务,其年俸高达白银七万两,折合白银六百元每两的现价,约合人民币四千三百万元,每月薪金三百六十万元。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不管放在古代还是当今都十分的罕见。
但是我们不应盲目接受这一数字,因为南宋时期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政治动荡使货币贬值严重,加上常年战乱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单纯根据面值很难判断岳飞薪俸的实际购买力。再加上古代记载和传递往往存在夸大的成分,这一高额俸禄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尽管实际薪俸难以确定,但岳飞确实位高权重,富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并未因荣华富贵而骄奢淫逸反而牢记忠诚和担当,主张北伐金国。
岳飞的人格魅力正在于励志报国的大义,而非世俗财富。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争论岳飞薪俸的数目上,而应着眼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为一名忠诚的武将,岳飞视天下为己任,只想北伐金国光复中原。与之相比个人荣辱与薪俸只是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此时的岳飞已然超越了名利的羁绊,化身为一个象征和精神符号。他代表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忠心报国的精神。
南宋朝廷内阁用心扶持岳飞,便一直对其进行奖赏,实则也是希望他成为鼓舞人心、团结奋起的核心。
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岳飞的高风亮节之举就否定其他宋将,比如曾荫权和完颜宗翰等人,也各有其不容易之处。在动荡多难的时局下保全一方百姓也是一种大义。正因为有了他们,南宋方得以苟延残喘,为后来的反攻积蓄力量。
古代官员俸禄火了的背后
岳飞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20岁时入伍从军开始了他抗金的历程。最初几场战役告捷,但随后岳飞也遭遇父亲离世等不幸。
这对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青年是巨大的打击,父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加入抗金大军的动力源泉。
父亲离世使得岳飞满怀哀思,一时间有些迷茫。但是岳飞很快调整心态,决心扛起为国尽忠的重任,继续抗金救国的使命。南宋初年岳飞率军收复失地,宋高宗任他为节度使和枢密副使,并给予了他丰厚的物质奖赏,最高曾达到72万贯,这在当时可谓是高俸禄。
南宋皇室给予岳飞如此优厚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奖励他立下的战功,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他可以继续率军北伐,收复更多失地。
岳飞也没有因富贵生活而懈怠,他明白这只是皇上对他的嘉奖和扶持,自己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
然而岳飞的志向不仅止步于荣华富贴,当地爆发叛乱时他出面调解平定了乱事,以和平稳定为先。此后岳飞继续北伐金国屡建战功,他的官职和俸禄也不断提升,但高俸禄的背后往往也预示着权力斗争。
作为出身草根的武将,岳飞在以世家大族主政的宋朝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卓越战绩和日益提高的威望使某些朝臣忌惮,生怕他掌握军权对皇帝不利。另一方面皇帝也担心岳飞会效法宋太祖造反夺权,所以通过不断提高岳飞的俸禄,试图买得他的忠心。
岳飞高俸禄的背后是皇帝对自己地位的焦虑,也预示着他与某些朝臣利益的对抗最终导致他被害。岳飞之死也使宋朝丧失北方屏障,国势日衰,岳飞忠心抗金多年,却遭人诬陷,以大义灭亲,最终酿成宋朝的覆亡,实在令人痛心。
如果岳飞得到皇上全力支持继续北伐金国,宋朝兴衰的结果或许会大不相同古代名利场中的强者常把高官职和俸禄当成笼络人心、收买人才的手段。
但是权力斗争波及太广,即使是忠心之人,也难逃被牺牲的命运。
岳飞的节俭与爱民
岳飞这位千古名将,在取得各种军事胜利之后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而是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他的穿着打扮从不追求奢华,只穿粗布衣服,与普通百姓无异。他对食物也毫不讲究,每日三餐极为简单,岳飞夫人李氏也只会做些粗茶淡饭,充足果腹就是最大的满足。
这样简朴的生活方式主要源于岳飞节俭爱民的品格,他将自己的俸禄几乎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以及士兵的生活保障。每月按时发放军饷,购买优质武器盔甲这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国家的拨款远远不够,往往拖欠军饷无法及时取得军资。
所以岳飞便自掏腰包,只为让士兵们获得最好的装备能够安心效命。
一次岳飞眼见手下的将士们盔甲破旧,又无力置办新装备。他将自己平日珍藏的几件名贵衣物拿去典当,换得银两,用于购买盔甲。士兵们知道此事后都感动落泪,对岳飞尊敬愈加深厚。
岳飞也从不苛刻对待伤员,他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士兵治疗伤病,并给予家属恰当的抚恤。每当有年轻的士兵不幸战死沙场,岳飞都会亲自上门慰问家人,送上一笔丰厚的抚恤金,让烈士的家人可以度过难关。这
其中用掉的钱财,也全部来自他个人的积蓄。
正因岳飞有这样节俭爱民的美德,得到了百姓和士兵的拥护。他们无比崇敬这位将军,甘愿追随他征战四方。否则仅仅依靠武力和权势,是难以赢得民心的。每每岳飞大军经过,百姓都会夹道欢迎,热情赠送粮食物资。
岳飞的故事提醒我们一个领袖如果想要获得广泛支持,就不能只满足于骄奢淫逸的生活。要时刻体谅人民的疾苦,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第二。
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今人学习和传承。一个真正仁爱民生的英雄,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宋高宗与岳飞矛盾埋下杀机秦桧成势谋杀忠臣
岳飞之死实非奸臣秦桧一人所能致,当时南宋朝局复杂,君臣关系及朝野派系斗争都在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岳飞忠心报国,但是政治立场保守,一心想迎回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这对掌权的宋高宗形成难题,宋徽宗、宋钦宗一旦回归,势必影响宋高宗地位。
故岳飞此议每上,宋高宗便愈发芥蒂。
秦桧深谙宋高宗心思,遂借口“莫须有”罪名,构陷忠臣。表面上岳飞死于秦桧之手,但真正原因在宋高宗对岳飞政见立场的憎恶。岳飞之死警示后人,忠臣若不避政治风头,无论军功何等卓著终难善终。南宋不久即为金兵所灭,岳飞之死亦在该朝乱政中占一席之地。
结语
作为历史人物,岳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但也需要反思他在处事方式上的不足。无论成就有多高,谨慎行事和互相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