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浙江省诸暨市修建诸(暨)永(嘉)高速公路,当地文管专家对高速公路必经的官山脚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一批古墓位于陈宅镇东宅村,官山脚山坡位于东蔡村西部,东部与大山相连,西部为成片的农田和村落。官山脚山坡地形地势缓和,呈东高西低走势,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岗。
在当地人的心中,官山脚山坡是一个埋葬墓穴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有不少古墓埋葬在此,距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官山脚山坡上的古墓一座连着一座,有些古墓之上又有古墓。在年岁不好的时代,有人到官山脚山坡盗墓营生。
此次修建的高速公路要穿过官山脚山坡,施工队在官山脚山坡上挖出了不少古墓,出土了一些随葬玉器、陶器、铜镜等随葬器物,引发了不少人围观哄抢。有人因没有抢到宝物,所以愤而举报,当地文管部门于是赶到现场,决定对古墓进行大规模发掘。
古墓发掘从4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初,专家在官山脚上共挖出了30座古墓,其中有六朝古墓12座,唐代古墓15座,明清古墓3座。其中,唐朝时期的古墓年代在唐太宗、高宗年间埋葬,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官山脚古墓群,主要以砖砌古墓,古墓砌法为三顺一丁,墓葬中有壁龛、船形墓楼阁式塔状雕饰。封门砖大多数有一半封在甬道里,有一半封在甬道口。古墓数量多,而且墓砖很多雕刻着莲花等花纹。
在古墓群中,唐代古墓有纪年的共有8座,有一座墓砖上刻着“永徽三年校尉吴洲伦之知”,有一座古墓的砖上雕刻着“大唐贞观十四年”、“吴知信墓”等文字。唐代古墓为初唐时期的造墓手法,一些古墓已经残破,一些保存完好。
唐代古墓共出土随葬器物89件,以瓷器和铜器为主,主要有青瓷、酱釉瓷、铜镜等,青瓷器共有70件,器物有提手壶、盘口壶、罐等,器物的釉色主要为青黄色或者青绿色,比较润泽,很多器物都施釉色,这是唐代的瓷器、陶器的主要样式。
有盘口壶22件,其中有青釉瓷15件,这些青釉瓷造型不一,提手盘口壶青釉色、开片、施半釉,口径6厘米、底径6厘米、高度18厘米。青釉碗为灰胎、青釉,胎质粗糙、青釉开片,青釉碗堆在古墓之中,发掘之时出土了很多。
明清古墓共出土文物124件,这些文物大多为瓷器、玉器和银器。瓷器为明清青花瓷,有碗、盏、壶等造型,玉器不少为金镶玉器,银器则大多为银壶、银盘和银盏等器物,银盏虽然埋葬了数百年,但依然如当初放入的一样。
一些银器在施工过程中被挖坏,相当客气。明清瓷器很多都没有款,大多为民窑出产的生活用瓷。从考古发掘研究来看,这些瓷器大多为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
官山脚山坡古墓群,基本上为六朝、唐代到明清时期的墓葬,墓葬规模都比较小,没有出现大官或者贵族大墓。但这些出土的文物也不失精美,这些文物埋葬了千余年,不少器物如新埋葬的一般。通过这些出土的文物,人们看到了横跨几个朝代的古墓形制,看到了古人精美的陪葬器物和他们的生活痕迹。
最后,专家对流失的文物进行了收缴,对主动上报情况、上交文物的村民进行了几百块奖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自此,官山脚古墓的发掘传奇画下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