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什么很多人对“天子守国门”嗤之以鼻呢?
创始人
2025-07-29 15:33:34
0

“天子守国门”在历史上也只有明朝符合,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登基后,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理论上北京距离蒙古草原很近,确实算是“天子守国门”,这当然不是一个谎言,但这次迁都的目的被后世人认为目的不纯,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迁都的实际目的

我认为朱棣迁都的目的有三:

1、彻底摆脱藩王的势力,朱元璋把自己的出色的儿子都分封到了北方边塞,就是为了抵御蒙古的侵扰,而朱棣也是借此有了推翻侄子政权的力量。那么朱棣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藩王守国门?当然不行!武将守国门?更不行!只有天子守国门才行,这样才能将国家多数的武装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朱棣的这种策略也确实为后世子孙打下了基础,虽然防范蒙古的效果一般,但天子掌握了兵权,这才保证了后世那些纨绔皇帝的皇位。

2、进攻蒙古方便,朱棣一生五征蒙古,但取得的效果其实一般,还浪费了不少的民力财力,后世颇为诟病,但朱棣仍未私心。永乐十九年迁都,而他在二十二年就去世了,迁都也是为了后世子孙们进攻蒙古时更为便捷,毕竟从南京远征实在是太浪费了。

3、离开南京势力范围,这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朱棣年少时就藩北平,对这里十分熟悉,在这里也有自己的根基。南京则不然,虽然朱棣靠武力夺取了皇位,但江南的士人们其实对其很不满,朱棣的杀戮也确实让人寒心。朱棣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离开南京,定都北平就是最好的选择。

二、守国门的效果不佳

就在朱棣死后不到30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堂堂大明英宗被俘,后来又在明武宗时期打了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战争,其后蒙古逐渐分裂,他们与大明之间相安无事了100多年。

可惜,同样来自北方女真人敲响了大明的丧钟,虽然理论上大明是被李自成所灭,但要不是满清的步步紧逼,也许大明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天子守国门”既没有守住外患,也没有抵住内忧。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听着确实豪迈,让人奋进,但其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考量,当然崇祯皇帝的最后选择没有丢了朱家的脸,是个爷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是晚清第一战神,武艺堪比张三丰,曾带领7人击退千人大军! 中国历史几千年,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好汉,其...
原创 孔... 《歪歪侃封神》第1467期 封神当中,西岐姜子牙等对于殷商诸将,但凡抓住,就只能有两个下场,要么降、...
原创 她... 她,我军历史上第一位武当女侠,一身功夫高深莫测,曾是中国武术界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一代女杰。 这位武...
鲁迅与北京琉璃厂的国学渊源 鲁迅常被简化为一个愤世嫉俗、永远批判的“斗士”形象,被人误解对国学并不是很友好,甚至被批评为“破坏旧...
三国杀十周年:黄舞蝶策马铿锵,... 享受生活,热爱美图,大家好,我是小扩。 被说太水了,骚瑞,有粉丝想看新皮肤,还有粉丝想让我盘点一下三...
原创 厦... 身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文豪,反正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鲁迅先生会写错字,而且放在给厦门大学题写校门门匾这样重...
原创 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时间孕育之下,许许多多的文化都相互交融,但又保持着自己的地域独立性。每个地...
原创 历... 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县,现在叫鄞州区了,其辖地也被减少了许多。先秦时,鄞县是越国之地,秦代设鄞县,隋、唐...
《南北朝的裂变:足利尊氏的抉择... 影片信息 《太平记》(Taiheiki)是NHK第29部大河剧,于1991年1月6日至12月8日播出...
原创 为...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他更是一代伟人,他不但政治、军事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