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了解历史,最主要的方式便是史料记载,然而史料是由史官编写而成,但凡是人都会有恻隐之心,所以有时候比较权威的史料,也有可能会有不合实际的地方。
证实历史真伪的方式之一便是和考古学结合,若是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和古墓内有契合之处,那么这段历史便更能够让人信服。
古人喜欢给自身塑造出一个“重义气”的形象,皇帝也是如此,并且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即便是假话也会被众人信服。
因为所有人都觉得皇帝是金口玉言,一定不会说假话欺骗民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所描绘的康熙皇帝便是重情义的皇帝。
相关资料记载,他特别敬重苏麻喇姑,然而考古专家们在河北省发现了苏麻喇姑的墓地,墓中的景象却将事实的真相呈现在众人面前,专家研究后称:康熙撒谎了。
原来康熙并没有历史上记载的那么重情义,关于敬重苏麻喇姑这件事,很有可能是他捏造出来用以树立形象的“谎言”。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苏麻喇姑不平凡的人生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原名为苏茉儿,后来在顺治晚期年间才将名字改为满族的名字,也就是后世人熟悉的苏麻喇姑。
她出生在贫困的牧民家庭,后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重,便将其选为其女儿的贴身侍女,而苏麻喇侍奉的小姐,便是后来著名的孝庄文皇后。
后金天命十年,布木布善(孝庄文皇后)在哥哥的护送下,来到当时的都城盛京,跟努尔哈赤的八皇子皇太极成婚。
这时候的皇太极年龄为34岁,苏麻喇作为布木布善的贴身侍女,自然是跟随主人一起到达盛京。此后便一直在布木布善身边,同时她不断学习满语,不仅能够流利的说出满语,还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苏麻喇是头脑极为聪明的女性,她不仅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还做得一手漂亮的针线活。
1636年左右,当时清政府正在制定朝服,在宫中物色人选的时候,布木布善便推荐苏麻喇去试一试。
最终她因为出色的女工而被留用,因为本身就对满族的服饰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苏麻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最终很好的完成了清政府交代的任务。
后来皇太极驾崩,孝庄文皇后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福临登上皇位,不过当时他年仅六岁,朝中的大权实际上都由多尔衮掌控。
根据规定,孝庄文皇后每个月只能见顺治帝一次,所以苏麻喇为了缓解孝庄文皇后对孩子的思念,同时帮助孝庄文皇后传递她的想法等,苏麻喇成为二人之间的“使者”。
再之后便是康熙诞生,当时孝庄文皇后命苏麻喇照顾康熙,她也一度成为康熙的启蒙老师。
1655年左右,皇宫之内天花盛行,皇帝以及没有出过天花的皇子都需要去宫外避痘,康熙自然也在其中。
那段时间苏麻喇每天往返于清宫和皇子们的逗留地,就是为了按照孝庄的指示悉心教导康熙。
不幸的是孝庄文皇后于1687年病逝,那时候苏麻喇已经70岁高龄,侍奉多年的主子离开人世,苏麻喇内心十分悲痛,甚至一度陷入悲伤绝望。
康熙帝还因此将定妃所生的皇子交由苏麻喇抚养,由此可见康熙帝对于苏麻喇的信任和敬重。
1705年,苏麻喇病逝,康熙为她举行了格外隆重的葬礼,并且传说她的墓穴之中有很多珍贵的陪葬品。
二、苏麻喇姑墓现世,康熙的敬重系谎言?
至于康熙对于苏麻喇姑的情感,在苏麻喇姑的墓地被发现之前,或许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情有义的故事。
可是后来考古专家们发现苏麻喇姑的墓穴之后,发现或许这一切并非都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因为苏麻喇姑的墓地看起来特别宏伟壮观,但是内部其实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安放棺材的主墓室都很狭小。
古时候人们对于葬礼十分重视,苏麻喇姑也算是很有身份的人,并且康熙作为皇帝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小气。
由此可见康熙对于苏麻喇姑的敬重,或许并非传言的那样。也许康熙内心还是比较尊重她的,否则不会将皇子交给她抚养,但是这种敬重还并没有上升到史料记载的那种程度,一切看起来就像是精心制造的“谎言”。
结语
苏麻喇姑的一生其实并不平凡,从一个小小的贴身侍女,到皇帝的启蒙老师,再到后面成为皇子的扶养人。这一切并非所有的侍女都能做到,所以苏麻喇姑一定是特别优秀的女性,才会被主子重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股脑的相信史料记载,应该将古籍与考古相结合,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