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五五授衔时,排名上将第一的是萧克还是张宗逊
创始人
2025-07-29 07:02:28
0

北伐战争中,萧克隶属于叶挺的粤军第24师,做到了连长的位置。大革命失败后,萧克跟随叶挺将军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参加了朱老总指挥的湘南起义,成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的一员骨干将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克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节节高升,做到了红六军团军团长的位置,红二、六军团合组为红二方面军后,萧克又担任了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萧克担任副师长。我们知道,抗战初期八路军一共就三个师,六位师长、副师长级将领中,有五位都是开国元帅,照这个资历,萧克至少也会是开国大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先后担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四野第一参谋长等职务,这个级别与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有着很大的差距,是标准的上将级别。

到了1952年评定级别时,萧克被评定为正兵团级,是上将的级别,但凭借前期的资历,最初的授衔名单,萧克也是名列大将之中的,后来十大大将名单确定时,萧克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但关于萧克在上将中的排名,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第一上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张宗逊是第一上将,这是为什么呢?

论资历的话,张宗逊并不在萧克之下,张宗逊是参加秋收起义的老革命,是毛委员的爱将,他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6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务,抗日战争前中期是八路军的旅长,这个资历当然不如萧克,但他抗战后期做到了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西北独当一面,并在解放战争初期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这个时期的级别已经超过了萧克。

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又担任过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职务在萧克之上。所以,从历史来看,张宗逊级别前期稍逊于萧克,后期作为野战军副司令员,级别要在萧克之上,也是有着大将的资格的。

而在最初拟定的授衔名单中,张宗逊也确实是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他当时的级别也完全够得上大将军衔。但十大大将的名单确定下来时,张宗逊、萧克双双落选,这是为什么呢?萧克之所以落选,是因为后期的级别不够,作为野战军参谋长,正兵团级干部,他的级别正好符合上将的标准,所以被授予上将是非常合理的。

至于张宗逊,他作为野战军副司令员,其实是符合大将标准的,但第一是因为第一野战军已经有许光达作为大将的代表了,一野不可能在十大大将中再占据一个位置,第二是因为张宗逊在大同集宁战役后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长期做彭老总的副手,战功方面受到了影响,所以最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到底萧克和张宗逊谁排名上将第一呢?其实,在最初由彭老总、罗帅、徐立清等人组成的评衔委员会上报的上将名单中,张宗逊是名列第一位的。这个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张宗逊在上将中的级别,确实是最高的。

但后来在正式公布授衔名单时,排名第一的却是萧克,这是因为萧克当时的职务是国防部副部长。除了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外,其他将领的排名都是按照部门排列的,国防部的将领排在前列,所以萧克在公布的上将名单中排名第一。

实际上,除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其他将领原则上是没有排名的,他们的顺序,其实是按照供职的部门来排列的,当时萧克供职于国防部,所以排在第一,就是这样。

无论是开国上将,还是中将、少将,其实都是没有排名的,所以所谓的“萧克镇上将”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石... 在清朝末年曾经爆发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这次运动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虽然起义军当...
原创 宋... 公元1162年农历6月,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皇宫。当朝皇帝宋高宗以“倦勤”为理由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
吕布一生只斩两将,只因两项记录... 吕布,这位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将,以其无与伦比的武艺和桀骜不驯的个性闻名于世。在那群雄割据、战火...
原创 8... 1933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有一位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的年轻飞行员被派往中国,正是他给后世留下了...
原创 雍... 雍正登基后,张五哥选择为老十三守灵,自然又加重了自己在新君心中的份量!为什么这么说?雍正登基后在面对...
原创 宋... 中国近代有很多杰出的女性革命者,但要说国母级别的,非宋庆龄莫属。 一、处处打脸蒋介石 孙中山先生逝...
原创 中... 欧洲中世纪动荡,腐朽,黑暗,但也是欧洲经济,文化,政治得到磨炼、发展,取得成就的一千年。中世纪时期所...
原创 秦... 众所周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朝代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
原创 在...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皆由后人书写,无论怎样严正对待,都难免夹杂了作者的 个人情感 以及 统治者 的...
原创 毛... 毛主席与蒋介石,孰强孰弱? 一场重庆谈判就立马见高下。 有人是这样描述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和蒋介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