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评出了十大开国大将,其中有两人的大将衔有点争议,一位是大将徐海东,另一位是大将许光达,为什么说他们的大将衔有争议呢?不妨先来看看他们的经历。
先从大将徐海东说起,在1940年1月,徐海东就病倒了,此后长期处于休养状态,一直到大授衔前夕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徐海东自己也知道,自己长期休养立的功有限,主动推辞大将衔。
这足以说明徐海东将军淡泊名利,不过毛主席没有忘记他,毛主席亲自发话,徐海东必须授大将衔,徐海东不仅被授予大将衔,而且还是仅次于粟裕,排在第二位,这是为什么呢?
徐海东将军的资历是足够的,他在1925年就入党了,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115师344旅的旅长,陈赓在抗战时期也只是一个旅长,唯一不足就是后来徐海东长期休养。
他的身体也是因革命而受伤的,更重要的是徐海东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红一方面军初到陕北之时,人困马乏战士们过冬成了问题,为此毛主席不惜亲自向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借款。
当时毛主席心里拿不准徐海东会不会借,毕竟他曾是张国焘的部下,没想到徐海东不仅借了,而且还拿出了5000大洋,当时红十五军团总共才只有7000大洋,此外还送了部分武器弹药给一方面军。
毛主席为此盛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所以在毛主席心中他是足够授大将衔的,即便是徐海东自己推辞,毛主席也坚持要授予他大将衔,这是对徐海东最大最充分的肯定。
那么许光达为什么也能授大将衔呢?论名气他不如许世友,论战功他不如陈赓,似乎真是如此,许光达参加过南昌起义,但只是一个见习排长,在红军时期最高担任过红25团团长。
后来因受伤被送往苏联治疗,一直到1937年回国,一直到1942年才当时八路军120师的独立第二旅的旅长,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似乎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取得像样的成绩,名气也不大。
但是在1947年8月,许光达打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当时毛主席和延安的机关遭到了国民党刘堪和钟松率部的前后夹击,一时间毛主席和机关陷入了危险境地,许光达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许光达接到命令后火速前往当川寺一带阻击刘堪部,在沙家店一带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使刘堪和钟松部不能会合,许光达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此战扭转了陕北战局,获得毛主席高度赞扬。
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光达有着高尚的品质,许光达与妻子邹靖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许光达为革命曾离家十年,夫妻二人一直到1938年才在延安团聚,自此相伴一生,这样的包办婚姻在我军高级将领中是罕见的。
1955年大授衔,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衔,先是向老领导贺老总提出降低自己的军衔,被拒绝后他又向毛主席写信,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毛主席对他的谦让十分赞赏,称其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许光达请求降衔没有被批准,仍授予大将衔,这是对他的肯定,1965年,中国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大将可以评为行政四级,许光达再次请求改为行政五级,这次组织上同意了。
如此一来,在十大大将之中,许光达是唯一一个低于行政四级的大将,许光达的精神令人钦佩,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