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下午五点,随着怀仁堂中不断传出热烈的掌声,共和国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也随之开始了。
在
毛主席和周总理
的宣读下,诞生了共和国的
十大元帅
和
十大大将
。除此之外,还授出了55名上将等众多将官。
不久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台湾省,看着报纸上的这十人,蒋介石沉默了好一会,指着照片上的一人说道:
“这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身旁人上前一看,蒋介石指的这人正是
陈毅元帅
。
在场的人非常疑惑,要知道蒋介石的性格可是
十分高傲
的啊,以前从未在公开场合对人做过评价,今天这是怎么了,难不成这人有这么厉害吗?
其实蒋介石和陈毅的纠葛颇多,要从最早谈的话,得从长征说起。
1934年,随着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加深,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陈毅由于不久前在
赣南
战斗的时候
,腿部受伤
,所以留了下来,带领一部分军队在中央苏区与蒋介石继续斗争。
当蒋介石得知陈毅留下来后,为了抓住他,可谓是费尽心机,最后更是用
五万大洋
来做酬金。
但这些并没有吓到陈毅,在蒋介石的围剿下,
他带着队伍与国民党军队打起了游击战
。在他的带领下,国民党吃了不少亏,因此他的名字也被蒋介石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经过和国民党多年的战斗,陈毅领导的这支队伍非但没有减员,反而增加了不少。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支队伍也被改编为新四军
。看着这支日益强大的队伍,蒋介石内心很是愤怒。
随着
第一次反共高潮
的落幕,党中央为了
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令陈毅带着这支队伍渡过长江,进入苏北,
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
。
而国民党这边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蒋介石早已命令时任
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
对这支队伍展开攻势。
1940年九月,韩德勤率军兵分两路,对新四军发起进攻。新四军被迫应战,随即在
营溪歼灭了韩德勤的两个保安团
。
紧随其后,新四军接连获胜,
又拿下了姜堰
,
捎带地歼灭了韩德勤部一千余人。
为了
保存抗战军队的实力,减少伤亡
,新四军呼吁韩德勤
悬崖勒马,停止内战,团结一致进行抗日。
可韩德勤非但不听,反而以新四军占领姜堰为借口,继续挑起战争。
为了顾全大局,新四军当即撤出姜堰。
可韩德勤非但不见好就收,反而愈发猖狂,竟然派出精锐部队在
黄桥地区
准备将新四军全部歼灭。陈毅当即决定
采用诱敌深入,然后各个击破的战术
对这些国民党顽固分子进行全歼。
战斗开始后,面对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击,新四军拼死抵抗。在各部的积极配合下,一
举完成了对韩德勤所在部的分割围歼。自此,国民党的影响力在苏北地区大幅度下降。
这次战役,共歼灭
国民党顽固份子11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
。巩固了这块新生的抗日根据地,为
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打开了新局面
。此战过后,蒋介石对陈毅对陈毅的印象又加深了几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
蒋介石为了独裁,悍然发动了内战
。从
1947年3月起,蒋介石集结重兵对山东和陕北发起了迅猛攻击。
为了更快地解决战斗,蒋介石更是调用自己
“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
进入山东战场。
1947年5月11日,在
张灵甫
的带领下,74师先后占领了杨家寨、佛山角、马木池等地。看着战事节节胜利,张灵甫随即下令第二天攻占坦埠。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陈毅和粟裕的带领下,
华东野战军
早就将他先前所占领的地方一一攻克。
第二天,当张灵甫得知这些地方失守后,心中就有了不妙的预感。他当即下令全军向
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
此时埋伏在一旁的华东野战军见张灵甫想要逃,立刻发起追击。最终,在各部的合围下,
张灵甫的74师被包围在孟良崮附近
。
蒋介石当即命令空军给74师投放物资,声称这是
全歼华东野战军
的最好时机,并调集多个部队向孟良崮增援。
张灵甫无奈,只能是坚守孟良崮。而另一边,陈毅为了迅速结束战斗,在一番调整部署后,随即下令对74师发起总攻。
5月15日下午1点,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进攻,各部队从多个方向冲锋。第74师奋力抵抗。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一些阵地甚至短时间内多次易主。
双方一直战斗到5月16日下午17点,最终,整编第74师被歼灭,张灵甫兵败被击毙
。
当蒋介石得知张灵甫战死的消息后痛惜万分,并发出
“无可补偿的损失”
的叹息。
紧随其后,在中央军委的号召下,
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共同指挥了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场上,解放军各部对国民党各个军团发起了猛烈攻击,先后歼灭了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黄维的第十二兵团
。同时也将赶来增援的
杜聿明和邱清泉包围。
随后,
杜聿明和黄维兵败被俘,邱清泉被击毙,
自此,淮海战役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历时66天规模庞大的战役中,总计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
经此一战,蒋介石最后两大主力部队也随即覆灭,自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绝大部分地方被解放。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谈判正式破裂。
中共中央当即下发命令,
渡过长江,解放南京
。
4月23日,随着南京解放,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也随即结束。
随着南京的解放,我党将战略目光放在了上海等各大城市上。在得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
陈毅带领第三野战军开赴上海。
此时国民党早就调集了
二十五万大军
驻守上海,还修筑了大量碉堡用来作战。国民党守将
汤恩伯
更是叫嚣着
要将上海打造成一座无法摧毁的堡垒
。
看着这座繁华的城市,解放军不愿意将其摧毁,因此只能是不断地开会来商讨出一个较为合适的办法。当时在会议上共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围而不打。
上海作为当时繁华的大都市,人口众多,一天的物资消耗极多,因此,可以将其围起来,切断整个城市的补给,促使敌人投降。
第二:从国民党军队防御较为薄弱的苏州河发起进攻。
这种打法,可以更好的避开敌人的主力军队,同时也能减少战士们的伤亡。
第三:进攻吴淞。
但此地是国民党军队的重点防御地区,从这里进攻,势必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看着这三种战斗方案,
陈毅和粟裕当即否定了前两种方案
。因为他们知道,若是按照前两种方案部署战斗的话,整个上海势必会被打烂,同时人民的生活也会陷入困境。
这种局面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在再三思索下,他们决定采用第三个计划。
5月12日,解放军对吴淞发起进攻,
迫于压力,汤恩伯再次抽调军队,加强了吴淞的防御。经过十余天的恶战,5月23日,解放军发起了总攻。
为了保持城内的完整性,陈毅在战前多次吩咐进入城内不得使用重武器。
随着解放军占领浦东市区、虹桥车站等地,
早就登上战舰的汤恩伯见情况不对,一边命令部队增援,一边又做好了逃窜的准备。
从25日开始,解放军经过一番血战,攻克了高桥
。随后又歼灭了盘踞在浦东的残敌。27日,上海宣告解放。
不久后,解放军击退了崇明岛上的敌军,至此,上海战役结束。
当上海市民走上街头后,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许多穿着黄布军装的士兵齐刷刷的睡在大街上,或是几人靠在一起相互靠着。
看着这些士兵,他们终于想明白为何解放军会这么快取得胜利了。
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了
上海首任市长
。此时的上海,经过国民党的摧残已经是满目疮痍。面对如此情况,陈毅并没有气馁。在他的带领下,上海的经济逐渐稳定下来。
当蒋介石得知陈毅成为上海市长后,他当即给遗留在上海的特务下达了命令:
刺杀陈毅
。
面对这些,陈毅没有丝毫怯懦。一天,陈毅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政务,秘书忽然带着一份信走了进来,说上面写着
陈毅亲启
。
看着这封信,陈毅觉得很怪,自己刚来上海,人生地不熟的,谁会给他写信呢。不过他也没多想,便打开了这份信。拆开信封后,
一颗子弹掉在了桌子上
,并且里面也没有任何东西了。
看着桌子上的东西,陈毅笑着说道:
“这礼物还挺贵重的啊!”
说罢,便将这些东西放在一旁,没在搭理。随后,潜伏在上海的特务纷纷落网,因此,
蒋介石针对陈毅的这些刺杀计划也纷纷破产。
1972年陈毅元帅因病去世。纵观陈毅元帅的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无愧于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