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四大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他们哪个更厉害?
创始人
2025-07-28 19:32:38
0

民间都流传明朝有四大特务组织,东西厂加上锦衣卫和六扇门

这些组织表面上是皇权的捍卫者,但互相之间却相互倾轧,为了争夺权力,每个组织都不甘示弱,它们究竟谁更厉害?

是东厂对百官的严密监控,还是锦衣卫监察百官特权?

东厂与锦衣

东厂与锦衣卫是明朝最早的两个检察机构。

1382年,朱元璋亲自下令组建锦衣卫,所以一开始锦衣卫的职责就是皇帝的仪仗和侍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实权,只不过是皇帝的身边人而已。

可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十分担心官员谋反,总要想办法监听百官的言行举止,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身边人锦衣卫。

有了皇帝的首肯,锦衣卫的权力也跟着变大了,特别是有了侦查、逮捕和审讯这些特权之后,锦衣卫就正式成为朝廷里可以监察百官的狠角色。

可以说锦衣卫当时,就像是一把随时悬挂在朝臣头上的利刃,随时可以应皇帝之令斩下他们的头颅。

洪武年间发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让锦衣卫一战成名。

他们耗费五年时光,深入朝堂之中,获取诸多情报,终使数十位官员落马。

这两个案件让朝廷内外对锦衣卫又敬又怕,仿佛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一场风暴。

权力一大,锦衣卫就变样了,反而成了权力斗争的工具,好多当官的都因为他们滥用职权受了冤屈,锦衣卫也变成了个大权力机器。

从原本的监察到后来的用刑,锦衣卫的规模越来越大,权利也越来越高,可慢慢的也让皇帝感受到了威胁。

跟锦衣卫比起来,东厂的成立更有针对性。

1420年的时候,朱棣觉得锦衣卫已经有一些不受控制了,当时的锦衣卫下上下,满脑子都是争权夺利,朱棣看在眼里是危机感十足,为了遏制锦衣卫的权利,朱棣下令设立东厂,以此来制衡锦衣卫。

锦衣卫的膨胀让朱棣对所有的官员都丧失了信任。

于是他将视线放在皇室家奴—太监身上,在朱棣看来,太监没有子嗣,不需要考虑后代的传承问题。

用起来要比锦衣卫放心的多,而且太监贴身侍奉皇帝,自然对朝中大臣的动向了如指掌。

东厂直接对皇帝负责,尤其是后来由魏忠贤掌控东厂时,整个朝廷几乎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东厂的权利可大了去了,都不用经过皇上批准,想抓谁就抓谁,想审谁就审谁。

那时整个东厂的恐怖甚至已经超过了锦衣卫。

西厂的崛起:短暂令人恐惧

经过几朝皇帝的发展,东厂势力愈发壮大,就连锦衣卫也难以制衡了,得找股新势力,来均衡宦官的权力。

前有锦衣卫的失败案例,所以在朱见深看来,想要制衡太监必须还得是太监,于是1477年,西厂应运而生。

西厂的设立是为了平衡东厂的势力,事实证明,西厂的权力不没有削弱东厂,反而形成了另一个庞然大物。

只不过令皇帝没想到的是,有了东厂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西厂的发展十分迅猛,短短5年时间,就几乎控制了朝堂上下

西厂一旦接手案件,就能不经任何上报程序,直接审讯嫌疑人,甚至连锦衣卫也在他们的监督范围之内。

为了抢夺权力西厂开始大肆抓人,疯狂打击异己,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官员们无不恐惧被西厂抓捕入狱。

正是由于他们的权力过于膨胀,甚至连朱见深都感到不安。

所以不到10年便被撤销,之后再也未能恢复到之前的规模。

这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迅速来迅速去留下的阴影却久久无法散去。

六扇门江湖与官场的交织

同三个特务机构不同,在明朝的正史中并没有记录六扇门的存在。

而民间对于六扇门的传播也大多出自野史。

相信许多80 90后对六扇门的第一印象,就是武林外传中整日要找他七舅姥爷的小六。

实际上六扇门并非与东厂、锦衣卫和西厂一样的特务机构,它是三法司的代名词,主要负责刑事案件侦破,类似于现代的公安系统。

跟主要监督朝廷官员的机构不一样,六扇门里的人大多是从江湖来的,他们在断案上挺厉害的,尤其擅长处理复杂的大案、要案。

六扇门的存在,恰好填补了其他特务组织在民间影响力的空白。

不同于锦衣卫、东厂那样充满政治意味的机构,六扇门更接近民间事务,处理的案件也更贴近百姓生活。

其成员构成非常特别,这里面既有当官的,也有武林高手。

查办大案时,六扇门会别出心裁,随机应变,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六扇门在官方系统中的名头没有锦衣卫和东厂响亮,但它在江湖上的名声和超强的破案本事,让它成了人们嘴里的传奇。

跟其他一提起来就让人恐怖不已的特务机构比起来,六扇门的名声要好很多,民间也没有传出过六扇门欺压良善的传闻。

宦官专权的代价

其实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东西厂,他们建立的唯一目的就是巩固皇权。只不过宦官的表现大大出乎了皇帝的意料而已。

东厂的建立,虽然初衷是为了强化皇权,随着时间推移,宦官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大的权力。

魏忠贤就是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他利用东厂这一特务组织,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

他的东厂不仅监视百官,还开始左右朝政,连皇帝都依赖宦官做决定。

对东厂的过度依赖,让许多皇帝忽略了正常的官僚体系,而宦官们的无底线扩权也让明朝的政治陷入了腐败的深渊。

事情总有一个极限。

到了明朝晚期,东厂和宦官的滥权行为,已经严重动摇了皇帝的权威,甚至引发了多次政治动荡。

官员们屡次上奏,请求撤销东厂或限制宦官的权力,大多无果。

东厂的存在,成为明朝政治中一颗定时炸弹,迟早要引爆整个王朝的根基。

权力滥用的后果

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个明朝的特务机构,在一开始确实起到了巩固皇权、监控官员的作用,随着权力的过度集中,滥权的行为愈演愈烈。

尤其是东厂和西厂,随着权力的逐渐扩大,不再只是单纯的监控组织,开始打压政敌,操纵朝政。

如此这般,明朝便出现了朝廷分裂、政治腐败的状况。

有很多官吏因为惹到了宦官或者特务机构,结果被冤枉,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锦衣卫虽然成立最早,在明朝中后期,它与东厂的职能逐渐重叠。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锦衣卫滥用权力的典型案例。

这些特务组织通过捕风捉影的方式,将无辜的官员牵连进政治斗争中,甚至通过严刑逼供,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可以说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在维持皇权的同时,也成为威胁皇权的定时炸弹。

权力的滥用,不仅对官员产生了巨大打击,连普通百姓也难以幸免。

东厂的宦官们在地方上乱抓人、乱杀人把社会秩序搞得一团糟,老百姓都很有意见。

对于百姓而言,这些特务组织更像是横行霸道的土匪,民间的许多反抗和起义,都可以追溯到这些机构的滥权行径。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明末的农民起义,许多地方官逼民反,宦官的压迫成为导火索之一。

从历史来看,东厂西厂锦衣卫权力过大,不但没保住皇权,反倒是加快了明朝的衰败。

权力太集中,造成特务机构比法律还厉害,最后整个国家都乱套了,皇权也管不住了。

跟其他几个特务机构不一样,六扇门在明朝的特务系统里地位挺特别的。它不像东厂和锦衣卫,直接给皇帝老儿办事,也不像西厂,掺和朝廷里的勾心斗角。

它的存在,不光补上了特务系统里的一个大漏洞,也让皇上在处理民间事情时有了更多办法。

六扇门的出现,可以说算是官方跟民间力量的一种结合,给朝廷在民间多挣了不少支持。

结语

如果非要给这4个机构分出个高下的话,那么最厉害的应该是西厂,不到10年就觉得朝廷腥风血雨,连皇帝都对其产生恐惧。

如果从名声来看,一定是六扇门,至少百姓在说起六扇门时,大多是猎奇的心态,而没有恐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科芯耀科技取得流延成型制备稀... 金融界2025年7月2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科芯耀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力量钻石获融资买入0.14亿元... 7月28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力量钻石获融资买入额0.14亿元,居两市第2276位,当日融资偿还额0...
原创 燕... 朱元璋一共有 26 个儿子,朱棣在这26个皇子中排行第4。那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权之时,他的 3个...
原创 不... ###三国皇族:亲戚关系错综复杂,辈分混乱不堪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蜀吴三国时期的皇族关系错综复杂,...
原创 当... 在古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凭借着自己对星象、面相、卦象等神秘元素的熟悉以及研究,能解读未来之事,洞悉他...
军队哗变开始了,俄乌同时暴露重... 自从俄乌开战起,西方就发动了舆论战,有关俄乌的各类消息满天飞,让人分不清真伪,其中有关军队哗变的报道...
原创 如... 写《三国志》的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 后世大唐军神李靖,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高度评价,并严厉批...
原创 栗... 战争年代,硝烟四起,人民处于苦难之中。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也因此 诞生 ,为人民而战斗,为国家而奉献...
原创 蒋... 1981年5月,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因为肾衰竭住院,已经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他心里还有一个疑问没有...
摸金校尉和曹操有关系吗 在小说《鬼吹灯》中,摸金校尉是盗墓者的一种别称,他们通过挖掘古墓来寻找财宝。这一设定虽然富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