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读者,对三国那段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三国演义》。
不管是《三国演义》小说,还是《三国演义》电视剧,流传度都非常高。
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三国志》和《后汉书》。
比起《三国演义》来,史书过于枯燥、晦涩。
《三国演义》中,两军对垒,首先是斗将。武将跃马扬刀,出阵单挑。
两人大战多少回合之后,一刀斩杀敌将,然后一声令下,挥军掩杀,大胜而归。
但是,这只是小说里面的情节,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如果这么打仗,韩信得死一百次。
正史中,真实的战争,基本上没有两方大将单挑的情况。
整个三国正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大将单挑。
李傕与郭汜攻打长安城的战争中,郭汜与吕布在长安城北,单挑过一次。
这次单挑非常不精彩,《三国志》记载,吕布刺中了郭汜一矛。
吕布用的兵器,根本不是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其实是一种礼器,不是兵器。
正史上,吕布的评价非常一般,甚至有点差。
他根本不是武功盖世的英雄,只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失败诸侯,胜仗只打过一两次。
吕布是个一勇之夫,有一颗诸侯心却没有诸侯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吕布手下,也有张辽、高顺这样的大将之材,尤其高顺非常忠诚,愿意陪吕布一起被杀,吕布却不懂得使用。
情商不高的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被人喜欢,根本成不了大业。
三国演义中,历来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
《三国演义》中,赵云斩杀大将最多的猛将,注意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正史。
仅仅是长坂坡之战,赵云就挑了曹将五十四员。
放眼三国演义,赵云的斩将战绩,无人可比。
但是,赵云的长坂坡之战是演义中虚构的,在正史上不存在。
正史上,赵云的巅峰之战汉水之战,摆下空营,吓跑曹操。
汉水之战中,赵云同样没有斩杀过一位大将,甚至都没有上阵冲锋。
所以,三国正史上斩杀大将最多的人,既不是吕布,也不是赵云,那是谁呢?
说来也许你不信,此人是关羽,关二爷。
正史中,关羽是三国第一名将,也是斩杀敌方大将最多的人。
正史中,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斩杀曹操大将庞德,还生擒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生擒比斩杀难度还要大,关羽都做到了。
只有三个敌将?就是三国第一了?
没错,就是三国第一。
正史上,斩杀敌方大将的难度非常大,几乎难于登天。
有时候你击溃对方全军,也不一定能斩得了对面的大将。
斩杀一个敌方大将,足以扬名立万,拜将封侯!
比如黄忠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凭此战绩,黄忠一跃成为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的四方将军。
正史中,刘备的四方将军,是没有赵云的。
三国正史中,斩杀敌方大将含金量最高、难度最高的,就是关羽斩颜良。
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千军万马面前,关羽策马冲阵,单人单骑杀入敌军大阵,斩了敌军主将颜良。
如果关羽换一身白袍,再配上一把北凉刀,这套操作,完全符合《雪中悍刀行》徐凤年的形象。
关羽斩颜良的难度,已经超越了武侠,几乎是仙侠水准。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颜良作为全军主将,肯定不会傻乎乎站在第一排。
颜良在大军正中间,位置非常安全。
关羽远远看到了颜良的麾盖,提着长枪就冲上去了。
面对几千人的大阵,关羽自己一个人,如何冲到颜良面前?
关羽杀到颜良面前后,一枪刺中颜良,还割了颜良的首级。
提着颜良的脑袋纵马狂奔,袁绍麾下士卒,居然没人拦得住关羽!
关羽的操作,你敢说没有徐凤年的水准?
单刀扫千军,起手撼昆仑!
此外,颜良作为主将,他绝可能一个人站在帅旗车盖之下。
像这种级别的将领,肯定有亲兵保护。
关羽在当时,被称为万人敌和熊虎之将。
整个三国只有两个人有这个评价,一个是关羽,另一个是张飞。
《三国演义》里面,关羽和张飞加起来,硬是打不过吕布。
正史中,关羽一个人,绝对可以劈了吕布。
怎么,徐凤年杀不了吕布吗?
徐凤年杀得了吕布,关羽就杀得了!
除了单挑猛得没谱,关羽还有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
此战中,关羽擒于禁、斩庞德,打得曹操都想迁都。
“威震华夏”四个字,在《三国志》中,只出现一次,就是写关羽。
所以,关羽才是三国正史上的第一猛将。
他的武功不输徐凤年,统军打仗更是一流水平。
那么,三国正史上,排第二武将是谁?应该是张辽。
张辽在白狼山之战中,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类似于关羽,张辽也是杀入敌阵,斩了敌将。
但张辽不是一个人冲阵,身旁有部将和士卒。
此外,张辽的逍遥津之战,名垂青史。
张辽带着八百悍卒,在东吴几万大军中来回冲杀,差一点,就宰了孙权。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斩杀江东名将陈武,陈武是孙权的近卫军统领,也算是一员名将。
虽然比不上关羽斩庞德擒于禁,张辽也算不错了。
张辽,孙权一生的噩梦。
按照正史判断,张辽斩了吕布,估计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