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句话是黄埔军校刚刚成立的时候贴在校门口两侧的一句话,挂在校门口两侧警示学员、也想路过的行人展示了黄埔军校建校的目的,以及这所学校救国救民的决心。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黄埔军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将领,也成为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学府。
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孙中山组织筹建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师,或者是博学多才有学问、有学识的知名人士。
当然在这些老师的认真教导下,再加上学校严苛的教学训练,黄埔军校一度成为当时社会上炙手可热的学习之地。
在这些老师中,出现了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官,陈赓还表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哥,他就是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总队长、训练部长严立三。
黄埔军校一期的总队长
严立三又叫严重,出书湖北麻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时期安徽任县的知事,不过也是一位公正清廉的官员。
在父亲去世之后家庭没有收入,严立三和母亲过得非常艰难,他的父亲虽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的钱财,但父亲为官清廉的处事原则却一直记在他的脑海中。
少年时期的严立三学习非常刻苦、而且他出生的年代恰好是国家积贫积弱的时期,从底层生活打拼的他明白中国百姓们生活的困难,所以为了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他一路学习认真。
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之后,他带着深厚的军事理论基础担任了黄埔军校的老师。后因为表现优异,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的总教官,负责训练所有的学员,这其实对于严立三的考验也越来越大。
当时考入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是各个地方介绍通过的优秀学生,一个个天之骄子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自然不会听从普通人的训练,但严立三却凭借自己的本事让他们心悦诚服。
《步兵操典》作为黄埔军校的必备教材,严立三受到了学生们的刁难,但他都可以完美解答学生的问题,甚至连这本书中哪段话在哪一页都可以轻易说出,这也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公正廉洁受到人们敬仰
在训练的过程中,严立三对待学生们严格苛刻,不过的日常生活中却又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他会自己首先做到,是一位非常有信服力的老师。
所以严立三不仅是在第一期,在前三期都是总队长,他也被学生们称为“黄埔良师”,连陈赓也曾佩服地说道: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哥!
社会召集商讨党务会议的时候,分配给了黄埔军校几个名额,在师生投票的时候严立三投票最多,蒋介石也感慨的表示:严立三在学生中的威望,比他这个校长还高。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严立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21师的师长,21师纪律严明在北伐队伍中非常出名,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支持。
许多领导人物曾经公开表示21师是北伐队伍的表率,而其他当军官的人也应该向严立三学习,当时有许多人响应这个号召去请教严立三。严立三也很热情的回复大家,其中他提到最多的条件就是当官不贪,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公正廉洁,别人才可以信服你。
这个条件看起来简单但国民党军队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也只有严立三敢在公开场合指出这些问题。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的政变,屠杀了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人士,当时严立三恰好率领军队驻扎在九江附近,所以蒋介石发电报派遣严立三赶忙前往南昌围剿共产党,不过严立三本人很痛恨蒋介石这种反革命的行为,所以他一直没有出兵围剿。
这件事情也让蒋介石不再信任重用严立三,严立三被撤掉兵权,在军队中也接触不到什么核心的消息。
隐居退世积劳成疾去世
严立三此后直接辞职隐居在了庐山太乙峰,而退休之后的严立三一直过着贫困但清闲的日子,靠着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在他退休的日子里有许多之前的国民党军内同事来看望他,给他送钱都被严立三一一退回。
还有一些严立三的学生也前去拜访,但日子穷苦的他在招待自己的学生时也只是两张面饼,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过得如此困难,还曾偷偷留钱给他,严立三发现之后也都帮他们存到了银行里。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蒋介石再次邀请严立三出山,这次严立三却没有推辞。但给他兵权上阵杀敌是不可能的,蒋介石让他担任湖北省民政厅长。
严立三上任之后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严立三以自己公正严明、克己律己的工作作风吸引了许多尊敬爱护他的人。
在黄埔军校时,他可以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尊敬;在军队中,他也可以是和战士们出生入死,纪律严明的长官;成为政府官员后,严立三又成为了为民奔走的人民公仆。
就像陈赓之前说的: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哥。对于百姓们来说也是一样,后来严立三因为操劳过度去世,没有给自己留下丝毫钱财,下葬时许多百姓和他的学生为他自发捐款,举行了葬礼。
小结:
这样一生公正清廉、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士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即便身居高位他也没有为自己谋过任何私利,不收任何人的贿赂。
虽然没有上过前线作战,但他在后方却仍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在那个年代他也是国民党队伍中少见的清廉官员。若国家有难,便毫不犹豫出现;若万世太平,就隐居生活;这便是严立三为国为民的信念,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应该敬仰尊重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