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这3个原因最真实,也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创始人
2024-11-01 09:44:18
0

原标题: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这3个原因最真实,也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

首先,商鞅变法所采取的的法制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很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言行,让封建统治更加稳固。但是其中有很多规定过于严苛,他主张轻罪重罚,不给犯错的人一点机会,还有严格的连坐制,一人犯罪多人受罚,让百姓都整日诚惶诚恐,生怕周围的人犯罪之后自己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再加上繁重的徭役制度,更是越发加重了暴政。因此越到后期百姓就过得越悲惨,而商鞅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其次,商鞅为了提高国库的收入,将大家庭分成了几个小家庭,以此来增加赋税。对于紧张的国库来说,这个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短时间就国库丰盈,但是对于平民百姓以及人口庞大的贵族而言,这完全是挑战传统观念的行为。

古人主张家族兴旺,父母子女祖祖辈辈最好都在一起,但商鞅的分户令一出,就得让他们立马分家。赋税是多了,人心却散了,而始作俑者的商鞅自然成为了所有人憎恨的对象。

最后,在那么多的律法中,最关键的还是军队的法律,他主张论功行赏,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让那些有才华的人可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以军功来封爵的制度与贵族的世袭罔替相悖,原本靠着身份就可以得到爵位,但现在很多的名额都被普通人占走了,贵族们自然不肯答应。因此在贵族们的眼中,商鞅一定要死,否则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

商鞅变法确实有利于秦国的发展,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变法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会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只要熬过去了也就好了,熬不过去就意味着失败。当商鞅变法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秦国的“罪人”,要不是秦孝公的支持,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当秦孝公死后,他也就失去了保护伞,自然就给了那些仇视他的人机会,用尽方法也要将他拉下台。刚刚登位的秦惠文王其实也知道变法的好处,奈何自己掌权时间太短,并没有足够的实力镇压住百姓和贵族,所以只能牺牲商鞅来保护自己的地位。

商鞅变法确实是好的改革措施,符合国家发展所需,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法制过于残酷,不仅搞得人心惶惶,还严重影响了贵族利益。尽管秦国因为变法而变得强大,但是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安抚人心,而商鞅显然就是这个被当权者推出来的牺牲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明建国伊始,便着手构建一系列的国家制度,监察弹劾制度亦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明初诸帝对官员的纠察极其...
原创 太... 朱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出生,朱元璋称吴王,朱标即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十三岁的朱标...
原创 忽... 阿合马早期非常得忽必烈信任,大事小事都委托于他。后来他被朝中另一个大臣王著等人设计刺死后,忽必烈非常...
原创 南... 北朝后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加上南方的梁朝,三国对峙,历史从此进入了“后三国”时代。期间,北方的...
在幕起幕落间,与原著再相逢 文... 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一直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现象。文学作品作为剧目题材的有力补充,显示出舞台艺术对文学性...
原创 外... 关于我国的领土,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是一个谜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元朝时期我国的领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当...
原创 太... 韦后势力不容小觑,想要将其一举铲除,绝非易事,为了增加胜算的几率,李隆基很有必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将六国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和宗亲。刘肥被封为齐王,建立齐国,封地七十三...
原创 原... 东汉帝国的刺史固然是一州的负责人,但法律规定的刺史权力很低,他只有向皇上检举不法的权力,不能对高官们...
原创 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这句话其中的“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时期,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