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去世后留下多少遗产?苏联清算完毕,大家陷入沉默与愧疚中
创始人
2025-07-28 01:02:09
0

1953年3月5日,

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因病逝世,

在当时,苏联与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斯大林的逝世无疑在世界上投下了一颗深海炸弹,无数人都十分的惋惜。

但是在苏联国内,对于斯大林的看法却是毁誉参半,支持斯大林的认为是他带领苏联走向的强大,而否认斯大林的则是认为斯大林喜怒无常,对于政权则是高度集中,其制造的大清洗更是成为他们抨击一大黑点。

在当时的舆论下,有人又站出来抨击斯大林在死前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产,

最后当斯大林的遗产曝光后,所有人都沉默了,苏联人民看到后,就连那些抨击他的人都不禁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和愧疚当中。

图丨斯大林遗体

那么斯大林对苏联有哪些贡献,而他所谓的巨大财产又是什么呢?

斯大林还没有上台的时候,苏联还不是世界大国,当时苏联国内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亦或者是军事都落后于其余的西方资本国家。

1924年,列宁去世,

斯大林打败了一众对手成功的上台,

当时苏联国内正处于恢复时期,斯大林针对国内的情况,迅速的制定了一系列苏联的发展方针,对农村的农业集体化进行改造。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苏联国内的经济开始飞速地发展,等到经济起来后,再带动工业以及军事的发展。

图丨列宁与斯大林

1927年,在苏联的十五大会议上,斯大林宣布苏联国内的恢复期结束,

接下来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上面。

本来苏联农村在经济恢复后,便十分的保守,基本都是安于现状,但是在斯大林的政策下,这种情况被打破,大多数的农产品全都被苏联中央掌握。

当时货币并不流通,为了购买其余国家的工业设备以及聘请他们的专家,

苏联出口了大部分的粮食,仅余下一小部分供于苏联人民。

虽然苏联的工业起来了,但是这一系列政策导致苏联的农业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这也就是所谓的

农业反哺工业。

但这是不可避免的,苏联在当时想要迅速地实现现代化,那么大力发展重工业是必须的,也正是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才使得苏联在二战期间能与德国有一战之力。

图丨年轻时候的斯大林

二战时期,面对德国的入侵,苏联的重工业在这一刻就体现出来了,

大量的武器弹药源源不绝的生产出来,最终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苏联顽强的抵挡了德国的进攻,

更是打出了二战中关键的一次转折点之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等到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并列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也是唯一一个能够抵挡美国的国家,震惊了世界。

可以说斯大林大力发展工业,虽然引起苏联国内的一片唾骂,但是取得的效果是十分好的,而且这些骂名在斯大林看来十分的无所谓,毕竟他毫不在意这些看法,

他的眼中只有苏联的发展。

不过斯大林显然没有意识到,

这些唾骂并不是结束,在他去世后舆论是一边倒,

苏联人民全都反对起了斯大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丨斯大林

在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了,在其上台后,最先做的就是肃清内政,

他将斯大林的亲信全都清洗了一遍。

1952年,苏联召开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场会议上,赫鲁晓夫作了一份反对个人崇拜极其后果的报告,也就是所谓的反斯大林秘密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

赫鲁晓夫肆意地抨击着斯大林以前的所作所为,

比如斯大林大清洗,最后甚至还抨击了斯大林在执政期间对苏联农业造成的影响。

在报告的结尾,赫鲁晓夫义正言辞地说道,自己一定会带领苏联重新回到列宁主义的发展路线上去。

赫鲁晓夫话音刚落,台下就是一片寂静,就连其余人都没有想到,赫鲁晓夫竟然语出惊人,说出如此雷人的话。

图丨赫鲁晓夫

还有一次,赫鲁晓夫举办了一个酒会,在宴会上,赫鲁晓夫喝得有点多,再次语出惊人,他说道:如果斯大林早死十年,那么苏联一定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

这一番话很快就在苏联传播了起来,最终苏联响起了一大片批判斯大林的声音。

如果说这些只是对斯大林的抨击,那么接下来赫鲁晓夫的操作,则是震惊了世界。

1961年十月革命前夕,

赫鲁晓夫将斯大林的尸体移除了列宁墓,更是将其随便地埋葬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脚下。

就连立的墓碑都只有名字以及一些简单的信息,对于斯大林的一系列头衔只字未提。

为了对斯大林的打击力度更彻底,赫鲁晓夫在苏联境内宣传到:

斯大林在生前曾留下了一笔千亿的财产给他的子女。

图丨赫鲁晓夫

这番话一出,在苏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苏联的群众认为,他们的生活之所以过得这么艰苦,全都是因为斯大林将财产全都收到他的口袋当中了,

最终苏联的群众聚集在一起,要求彻查斯大林的遗产。

民众呼声如此之高,苏联的中央也不能坐视不管,他们组成了一个清算小组开始对斯大林的遗产进行了清算,想要找出斯大林生前贪污的证据,但是清算后的结果却让他们当场沉默,

他留下的财产非但不是大家所说的千亿,甚至连普通工人的财产都不如。

当清算小组将斯大林的遗产数据公布出来后,苏联所有的群众都沉默了,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权势滔天,

但斯大林的财产却仅有900卢布,折合人民币80左右。

这下事情已经明朗了,相传斯大林的千亿财产只是对他的污蔑,

毕竟斯大林一件大衣就穿了15年,上面还满是补丁,

而且斯大林一生都在为苏联而努力,这样的人又怎么贪污国家的财产从而危害到国家呢。

不过斯大林对苏联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是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却过得十分凄惨,

他的夫人和大儿子先后自杀,二儿子被流放,最宠爱的女儿被被迫流亡海外,

凡是和他沾上关系的都没有好下场,他自己的坟也是被挖了,这是为何呢。

原因正是开头我们所提到的,第一点就是其喜怒无常,这还是与斯大林的家庭有关,斯大林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在一次与他人的争执中丧命。

斯大林也因此并没有受到良好的管教,虽然他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但是由于其成长环境,造成了他喜怒无常,性格十分残暴,

这一点和曹操十分像,都是一个枭雄。

图丨斯大林与他的儿女

斯大林为了保持对苏联政权的绝对控制,他毅然地发动了大清洗行动,在这场大清洗下,

仅一年的时间就有近68w人被枪杀,30w人被判刑,受到牵连的达500w人。

受到这场大清洗影响的人不乏斯大林身边的高官。可以说斯大林很好地诠释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场大清洗影响十分之广,他们也有后人,这些人自然对斯大林恨之入骨。

而且还有一点,在二战期间,由于当时苏军和德军差距过大,因此不少苏军都选择当逃兵,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下达了一条命令,临阵脱逃者,其家人要全部陪葬。也就是说你当逃兵前得先想想你的家人。

这条命令虽然严苛,但是效果的确不错,毕竟逃跑也是死,不如和敌人拼了。

图丨斯大林

斯大林遭到清算还有一点,那就是在他执政期间,

他强行将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家并入苏联,

虽然使得苏联更加强大,但是被并入的国家可不这么想,毕竟自己的国家突然就成了别的国家的小弟,任谁也不甘心。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斯大林上台后提出的政策。

斯大林的政策可谓是脱离的列宁的政策,

列宁的政策是允许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说你所有的土地收获粮食后,只需要缴纳粮食税后,剩下的你可以自由支配。

斯大林上台后,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转变,开始了农业反哺工业。在他农村实施了余粮征集制度,也就是缴税后余下的粮食,你只能留下够生活所需的,剩下的全都要上交给国家。

这种情况虽然重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农业可谓是急剧下滑,毕竟你拿着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去出口换钱,最后发展重工业,那么农民肯定就不干了。

图丨苏联工业化改革

当时苏联最大的粮食仓是乌克兰,斯大林政策下达后,大部分农民全都罢工了,干脆就种自己够吃的粮食就行了,这种现象被苏联高层察觉到了后,他们规定,

上交的粮食必须达到年产量的60%。

这个政策出台后,甚至比之前还要严苛,因为这是硬性规定,当时乌克兰大部分的农民全都被这政策弄得苦不堪言,有了具体的上缴数量,他们有时候甚至连自己吃饭的粮食都没有。

如此一来,对于发布这条政策的斯大林,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好感,甚至经常在底下唾弃。

但不管怎么说,功是功,过是过,

斯大林虽然为了苏联的发展,在前期并未考虑到农民,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苏联的确是在稳步的发展,甚至发展成了超级大国。

图丨苏联民众

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并不能掩盖他那辉煌的功绩,有句话说得好,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拥有木犁的俄罗斯人,留下的是一个拥有原子弹的红色帝国。

本篇完,谢谢观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戴... 戴笠我们也不需要多做什么介绍了,也是一位十分神秘的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来得到老蒋信任,从事特工与间...
原创 清... 在古代,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扩张,一种具有中国独有的外交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那就是藩属国模式,从西...
原创 古...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国国家统一的序幕。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国这片土地,统一和分...
原创 趣... #批三国#小不点有话说趣谈三国,《隆中对》是否出自陈寿之手? 最近看三国发现了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那...
原创 光... 引言 提到光绪皇帝,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懦弱无能,身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不但没有拥有属于自...
原创 古...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称呼一向很讲究,尤其对于有个一官半职的,都在称呼里加上官职,以示尊重。 就好比于谦...
原创 清...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的驻地,后来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
原创 官... 公元199年,袁绍在战胜公孙瓒后,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此时的袁绍带来十万精兵,攻...
原创 为... 喜欢搞事情的日本民间媒体经常会弄一些的很有争议性的评选榜单,比如影响世界的“亚洲古代名人排行榜”。和...
原创 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佛教诞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