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个大军阀叫做张宗昌。此人字效坤,祖籍山东省掖县人,人送外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隶属奉系张作霖部下军阀头目之一。民国时期震动中外的“青岛惨案”便是张宗昌亲手制造,此人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最终,1932年9月3日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被山东省参议员郑继成枪杀。
苛刻少年逆袭之路
如果撇开历史问题不说,张宗昌是草根逆袭最成功的典范。少年时期,张宗昌家里贫困的程度难以想象。几乎达到吃上顿没下顿的地步,走投无路之下。1899年,18岁的张宗昌远走东北大地讨生活,逐渐地又流浪到海参崴地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张宗昌主动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被授予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1913年7月,张宗昌转而投靠冯国璋,担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侍从武官长之职。1920年冯国璋兵败,全部解散。1921年,张宗昌再投奉天张作霖,担任奉系的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一直做到直鲁联军总司令、第二方面军团长。
回顾张宗昌的一生,的的确确是由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一路“顺风顺水”,完成人生的逆袭。自从18岁那年离家远走东北开始,张宗昌的人生步步能够踩到幸运点,可以说左右逢源,仕途通达无比。如此成功的逆袭,必然有着一定的主客观原因。
混遍江湖全靠“脸皮厚”
张宗昌之所以能够混得开,最主要的原因与“脸皮厚”,有着巨大的关系。1923年,张作霖打算利用陆军演习的时机,委派奉系著名的校阅委员郭松龄来到张宗昌陆军3旅进行校阅。郭松龄是奉系有名的“魔鬼教官”,以能力强、脾气大著名奉系。郭松龄来到张宗昌部,三言两语没聊到一起,两人即刻对骂起来,骂娘之声不绝于口。哪成想,张宗昌声音没有郭松龄洪亮,接口道:你骂俺娘,你就是俺爹了!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张宗昌扑通一声给郭松龄下跪来,原本比张宗昌小数岁的郭松龄面红耳赤,甩手而走,更别提检阅3旅。最脸皮厚的是,郭松龄走后,张宗昌大言不惭地对亲信说:“俺叫他爹,他就是俺爹了?反正他不是俺爹。”此事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张作霖听后更加器重张宗昌,认为此人能屈能伸有大丈夫的魄力,立即将他由吉林调到沈阳,同时将张宗昌旧部改为奉天陆军3旅,张宗昌由此“转正”。
经常诗兴大发
张宗昌是文盲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只是后来投军以后,逐渐地认识一些字。自从接触文字以后,张宗昌的文学天赋即刻表现出来,经常诗兴大发一发不可收拾。张宗昌祖籍山东,自诩是圣人故乡之后,既然自己有圣人的光环,平时若是不带斯文一点,可谓是恐为圣人之后。说做就做,干脆现场拜师学习。
别说,经过老师先生的一教导,加上张宗昌本人勤学好问,很快张宗昌的文学水平大有长进,没过多久就出版自己的个人诗集,还要亲笔签名送给亲朋好友。近代中国也是文学家涌现的时代,能够达到张宗昌的知名度,流芳百世“铭记”后人的实在屈指可数。
张宗昌最有名的一首诗,如今作为济南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写实的史诗级名作。大明湖的“大”平白直叙出来,湖里还有荷花,荷花上趴着蛤蟆,这蛤蟆还一戳一蹦跶。通过极其逼真的写实手法,再现一副明湖荷花蛤蟆图,堪称写实诗歌的“泰山北斗”。
1932年9月2日,张学良为了防止张宗昌投奔山东。故意以张宗昌姨太太的名义,给张宗昌发一假电报,电报中称祝巫婆病危立刻回北平。张宗昌接到电报后,表现得焦急万分,随即向韩复榘辞行。韩复榘同意张宗昌的辞行。下午临行之际,韩复榘让山东参议要员集合济南火车站为张宗昌送行。张宗昌转身登车时,刺客郑继成拔枪射击,张宗昌当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