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大明王朝历史的人,一定对皇宫的一个内设机构不会陌生,这个机构就是内阁。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相权干扰皇权,就把宰相制度给废除了,而明成祖朱棣又设立了内阁,用它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帮助减轻皇帝负担。
可见,一开始,内阁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机构。可是后来,随着事务增多,内阁权力膨胀,内阁之中的首辅地位更是堪比宰相。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明朝的一位内阁首辅,魏藻德。魏藻德厚颜无耻,毫无气节,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竟主动投降,最后被李自成折磨而死。魏藻德是凭什么当上内阁首辅的?李自成为何对他厌恶不已?他的下场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01
些许才学,惯会说话
魏藻德是个读书人,在崇祯皇帝执政期间,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可见他的确是个有才学的人。被皇帝钦点进入翰林院之后,魏藻德从事书籍编修的工作。按理来说,与书籍为伍,应该愈加进步才是,但魏藻德偏偏不是这样。
那他为什么没有从书籍中汲取养分进步呢?当然是因为魏藻德根本志不在此。他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早在读书的时候,他的目的就是成为天子脚下的重臣权臣,而不是那种干着苦活儿还不讨好的臣子。所以翰林院编修的这个位置,根本不是魏藻德的目标。
在翰林院期间,他一直广泛结交人脉,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阿谀奉承,讨得了许多人的欢心。最后,他也是凭借自己的些许才华和过人的口才,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了内阁大学士。
在内阁,魏藻德仍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追求,大学士算什么,现在,首辅才是他的目标。他又开始了在皇帝面前拍马屁的行为。每次国家一有降雨等好事发生时,魏藻德总会上书,称这都是皇帝勤政爱民,得上天庇佑的结果。当然,皇帝对他的话是非常受用的。也因此,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逐渐在官场中如鱼得水的魏藻德,最后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首辅这个位置上,他收受贿赂,招揽部众,鱼肉下属,遭到了许多人的厌恶。但这些人拿魏藻德丝毫没有办法,因为崇祯皇帝盲目地偏信着他。
02
国家灭亡,谄媚求全
毫无识人之能的崇祯皇帝,一步步带领着大明朝走向了灭亡。当时,李自成李闯王带着一众起义军创立了大顺政权,一路上几乎做到了战无不胜,成功攻进了京城,打到了崇祯皇帝的脚下。
看着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崇祯皇帝也是非常着急的。一日早朝时,崇祯皇帝要求大臣们集资筹集军饷,魏藻德一听,这是要从自己家里拿钱出来,当即就不愿意了。于是,他站出来,告诉崇祯皇帝,如今筹集军饷,对于军队来说不会有太大作用,反而皇帝还会得罪这朝中的许多大臣,制造新的矛盾,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听了魏藻德的话,崇祯皇帝自己也感觉让大臣们捐钱确实有点困难,于是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君王无能,臣子退缩,民心涣散,可想而知大明王朝的下场会是怎样。京城被破,崇祯皇帝自缢而亡,京城成了李自成的天下。
而魏藻德此时在干什么呢?皇帝身亡,国家被灭,魏藻德却丝毫没有身为亡国奴的物伤其类之感。相反,他毫无悲伤,在新主李自成面前急于表现自己。当时,他没有逃,也没有顾得上去照顾一下崇祯皇帝的尸首,而是急急忙忙地跑到李自成那里,诚恳地下跪,山呼万岁。
魏藻德的做法引来了被李自成抓到的大臣们极大的不满。这些人虽然都是文臣,手无缚鸡之力,但自有一番气节在,本着忠臣不侍二主的原则,他们对李自成不假辞色,反而赢得了李自成的敬重,觉得这些人铁骨铮铮。
相反,魏藻德的阿谀奉承拍马屁,不仅没让李自成高兴,反而还让他极度厌恶。于是,本来还想凭借自己的口才在李自成手下谋得一个权臣位置的魏藻德,反手就被李自成送进了大牢里。
03
反复折磨,悔之晚矣
魏藻德被李自成关进大牢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恢复昔日的荣华富贵了。这个时候,他也不求什么权臣地位了,他只求能够生存下来。然而,被李自成派去牢里“问候”他的将领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将领要求魏藻德交出十万两白银,魏藻德也不敢像昔日在崇祯皇帝面前那样拿腔拿调了,他乖乖交出了家里的白银,并且对将领说:“你们要什么我都可以给,只要你们能放我一条生路。你们相信,如果我能出去,一定有多远滚多远,不会碍着李闯王他老人家的眼。”
任凭魏藻德说了再多好话也没有用,李自成和他的手下都非常瞧不起这种没有气节的软骨头,变着花样儿地在牢里折磨魏藻德。夹手指、烙铁、盐水鞭子,通通都招呼到了魏藻德的身上。
贪生怕死、身体素质也没有多好的魏藻德,在大牢里被整整折磨了5天5夜,终于抗不过去,人没了。最后派出查验的人禀告李自成,魏藻德是脑裂而死,应当是极度痛苦的。
曾经风光的内阁首辅,最后竟落到了如此田地,很难说这不是他自己的责任。
04
结语
魏藻德的前半生可谓是人生赢家,一路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享尽了常人没有享过的福。然而,因为他自己贪生怕死,没有气节,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也葬送了自己的命运。原本引以为豪的口才,在李自成面前不值一提。
到了最后,魏藻德的死亡也并不值得被别人同情,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自作自受。他的死,用司马迁的话来说,那就是轻于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