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根据地的反奸清算和第一次土改
李清军
辽南根据地是我党在东北建立最早的根据地,她东临黄海,北接沈阳,南靠苏联占领的旅大市(当时大连地区的称呼),面积约四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是东北腹地连接黄海、渤海的重要通道。国民党欲占领东北首先要抢占辽南,我方要解放东北也必须坚持辽南,因此辽南地区成为敌我拉锯时间最长、互相争夺最为激烈、战斗最为残酷的地区。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一面积极努力对根据地进行建设,一面进行艰苦的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为支援解放战争,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八路军渡海纪念碑
辽南根据地的建立和历史延续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八路军、新四军从不同方向迅速到达东北。为解决统一领导问题,根据中央指示,1945年9月18日,风尘仆仆到达沈阳的彭真、陈云等领导同志,马上宣布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担任书记,并召开东北局第一次会议,立即开始了在东北的党、政、军各方面的建设,随后陆续建立了南满、东满、北满、西满四个军区。
胶东准备渡海到东北的我军干部出发·前合影
为加强南满地区的领导,1945年10月中旬,东北局组建了辽宁省工委、沈阳市委、安东省工委,安东省工委由肖华担任书记,副书记江华、林一山。1946年6月又成立了辽南省分委和辽南行署,归辽宁省委直接领导,书记林一山,第二书记吕其恩,行署主任周纯全。
在胶东时的林一山(前排左三)
辽南省分委下辖三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一地委驻岫岩王家堡子村,书记杨春茂,专署专员刘云鹤,军分区司令叶声,政委杨春茂,负责辽阳、鞍山、营口、台安、盘山等市县。二地委(与安东市一套机构)驻安东市,书记吕其恩,专署专员刘芝明,军分区司令(安东市保安司令)赵国泰,政委吕其恩,领导安东市几个区和安东、孤山县委。五地委驻庄河县城,书记张逢时(后为焦若愚),专属专员阎治遵,军分区司令翟毅东,政委张逢时(后为焦若愚),领导庄河、新金、复县、盖平(盖县)、万福县(现盖州市万福镇)几个县。
1946年10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辽南所有城镇和绝大部分乡村被占领,辽南省分委变化比较频繁。当年12月,辽南省分委改称辽南省委,归辽东分局领导(也称南满分局),书记仍为林一山,增加周纯全为副书记。
1948年2月,五地委撤销,7月改为二地委,书记焦若愚,专署专员阎治遵,军分区司令左叶,政委焦若愚(后为张秀川),领导鞍山、辽阳、海城、岫岩、青城(现岫岩县黄花甸镇)几个县,原五地委领导的庄河、复县、新金、万福几个县归省委直接领导。
辽南根据地的剿匪和反奸清算
根据地初创时期的东北土匪众多,为了保障根据地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东北人民自治军(我军当时的对外称呼)投入了五个团的兵力,由曾克林司令亲自率领进行剿匪。从1945年11月底开始,缴匪部队从辽阳、鞍山、海城等地分兵五路对千山、七岭子、山印子、大石砬子等地土匪进行清剿,俘虏3000余名(包括1400余名日军),缴获长短枪750余支,轻重机枪22挺,炮3门,子弹3万余发,战马50匹,汽车40余辆。随后剿匪部队对通化临江的伪满宫廷残余武装及日军匪徒4000余人进行剿灭,之后东北人民自治军乘胜将南满铁路两侧千山、岫岩的匪徒6000多人剿灭。
将要执行死刑的土匪
经过三个多月的斗争,东北人民自治军共剿灭日伪残余武装、土匪15000余人,确立了我党、我军在辽南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社会治安得到明显好转,为下一步发动群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进行剿匪的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下发《关于新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必须放手发动群众…,从政治上经济上反汉奸、反特务的斗争,目前仍然是动员群众的中心口号…在短期内迅速把群众组织起来,并建立深厚的联系,以创造巩固根据地。”安东省工委根据东北局的指示下发了《关于目前开展群众运动的指示》,提出以伪满时期的欺压群众、为非作歹、为群众所痛恨的伪警察、汉奸、特务恶霸分子为斗争对象…。
各地区按照上级的指示立即行动起来,对原伪满时期的汉奸、特务、伪警察、恶霸开展斗争。大连市委在反奸清算斗争中整顿政权组织,清理出内部奸细、敌特分子40余人,西岗区、寺儿沟区枪毙了一批伪满时期的汉奸恶霸。大连县(现甘井子区)镇压了大汉奸许兴礼、张锡有和土匪头子刘锡福。金县(现金州区)有4.5万人参加这一运动,3000余人在大会上诉苦伸冤,斗争恶霸地主、伪屯长、伪会长共计122人。庄河县处决了日伪时期的县长关德全、副县长岛赖久一郎、监狱长孙凤舞、国高教官车文业、监察厅书记官张武奎等反动分子。复县、新金县也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坏分子。
横行于大连旅顺的汉奸——张本正
从1945年10月到1946年3月,大连地区(现管辖地区)共清算出土地10187亩,房屋1331间,粮食14620石(音dan,一石为200公斤),现金8716万元,近五万人民群众分得了胜利果实。通过剿匪和反奸清算斗争,群众发动起来了,为进行土地改革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分配日伪土地与执行中央《五四指示》
针对反奸清算出的敌伪土地、资产,安东省工委1946年1月发出了《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及合理解决纠纷问题的指示》,对处理日伪土地纠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4月5日东北局发出了《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明确提出:“东北境内一切日伪敌产、开拓地、满拓地以及日本人和大汉奸所有地,应立即无代价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贫民所有。”同时也指出,“应保护人民之财产地权,除敌伪及日人和大汉奸地产外,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占。”
大连·进行反奸清算现场
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也称“五四指示”,文件指出:“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群众运动这一历史任务。”其中规定:“对地主采取没收、清算、献田等方法,同时要求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一般不动富农的土地,对中小地主和大地主、恶霸豪绅应该有所区别”。中央“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历史意义重大,是中国土地关系变革的开始。
《五四指示》
1946年7月7日,为贯彻中央“五四指示”,东北局通过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形式和任务的决议》(也称七?七决议),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走出城市,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男女,不分文武,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并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改运动
收到中央指示的南满各省,迅速派遣工作团到各县、乡、村进行土改。辽南一地委派出了由民运部长杨克冰和宣传部长赵君哲带领的工作队,深入岫岩发动群众进行土改。五地委做出了《关于土地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具体指导土改工作。各地没收了汉奸、大地主、豪绅、特务、恶霸的土地,并对他们进行了斗争,将土地分配给无地的贫农、雇农。
以庄河为例,庄河全县218个村有190个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据当时《东北日报》报道:“全县从汉奸、恶霸、豪绅手里清算土地加上开明地主主动献地总计255384亩,占全县耕地七分之一,这些土地中的172560亩已在130个村处理完毕,16129户农民获得土地,其中除雇农、赤贫农外,有中农777户,全县用15000余农户上升为中农,伪满开拓团土地26238亩全部无代价分给贫苦农民耕种。”
反奸清算现场
新金县在县委书记赵筹和县委委员马健带领的工作组,到赞子河区新台村新台村、岗子村进行土改试点,副书记韩理我带队到星台区陈店村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工作。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县有三分之一土地获得了土改。
其他地区在执行中央“五四指示”同样取得很大成绩,安东凤城县,仅10间就有开明地主献旱田1031亩,山地、山林、山场4968亩五分。本溪县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依靠地方武装的保护,集中力量在148个村,历经70天进行了“五四”土改运动。
截止到1946年10月,辽宁省土改工作取得初步成绩,据当时《东北日报》刊载:“就11个县不完全统计,计有229401个农民分得土地3398038亩。柳河、海龙、西丰、临江、辑安6个县的群众得房屋1967间。…从前大地主占总人口的1.8%,但占地42%;中小地主占人口6.8%,占地40.4%;广大农民占总人口的87.1%,但占地8.4%。目前,广大农民已经拥有75.9%的土地。”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农村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广大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增强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农民的觉悟。
电影《暴风骤雨》剧照——土改工作队下乡
后记
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对辽南根据地发动大举进攻,辽南地区的土改相继被迫停止,在国民党占领后一段时间里,大多数地区出现了“反攻倒算”,国民党成立的“还乡团”对“五四”土改成果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反奸清算和进行土改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获得绝大多数农民的拥护,为我党、我军获得农民的支持,以及抗击国民党军进攻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后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实施,土地改革最终获得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