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市井小混混一跃成为统领整个天下的君主,道路艰难而曲折。在建国初期的一次宴会上,刘邦就问部下是否知道比自己实力多出很多的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大臣们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是议论纷纷。刘邦也不吝啬夸奖的话,说是因为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各司其职,才会有了汉朝的建立。而且还很谦逊的说三个人的长处自己都比不上。刘邦谦逊的态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没有大包大揽的把功劳全部归因于自己,而是多次肯定跟着他视死如归的战士的功劳。相比之下的项羽在听取建议的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历史证明,很多建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的大臣往往结果都不会特别的好,因为扶持来的君主已经不需要盟友,他更需要的是部下,君主不会允许任何会威胁到他皇位的危险因素存在。而刘邦口中的三个人虽然立下了明眼可见的丰功伟绩,最后的结果也没有和他们的功劳成正比。
首先是韩信。韩信骁勇善战,他经历过胯下其辱,他拥有过一人之下的荣耀。用兵非常的灵活,多次的以少胜多让士兵心服口服。在实力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韩信精灵古怪的用兵之策为处于弱势的刘邦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韩信自大,身处君王身边却大大咧咧,没有顾忌的想要凭借自己的功劳和刘邦并驾齐驱。可是啊,君主大院怎么可能有人可以功高盖主?怎么可以有人狂妄的手握重兵的具有威胁帝王生命安全的资本?最后也是被吕后算计,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韩信太不愿意遮掩自己的锋芒,这也难免会引起帝王之家的仇视。
其次就是萧何。萧何跟随刘邦的时间最长,他和刘邦把并肩作战很多年,无论是待人还是才智,萧何丝毫不比刘邦差。萧何还不遗余力的举荐韩信等能人这样实际上也算是和这些能人卖了一个人情,萧何是刘邦背后非常重要的人。但是萧何太过了解刘邦又太过熟悉很多机密。刘邦试探过萧何很多次,试探以后发现他忠诚还是继续试探,从来也没有真正的相信过萧何。好在萧何懂得变通,也懂得刘邦的心理,所以多次通过了刘邦给他的考验。
最后的是张良。张良跟在刘邦身边的时候,一直表现的淡泊名利,这让遇人无数的刘备格外的放心。得当的建议和谦逊的态度以及遇事不张扬不过分沉默的分寸都让刘邦相处起来非常的舒服。
长久以来各朝各代的君主都只有一个,一个王朝的建立一定是需要最高的决策者,当所有人都臣服他的时候这个王朝便有了统治的绝对力量。而君主根本不愿意也不可能允许别人拥有威胁他的权利,君主认为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应该是他施舍给别人什么,而从来不应该是他需要去维护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