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洲贵族中要说谁的功劳最大、官位最高,这个真说不好,可要是说谁最忠心耿耿,那么索尼要是排第二,就无人敢称第一。因此,有清一代,索尼得到了最高的封赏——免死两次。
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努尔哈赤时期随父硕色投奔后金。其后,索尼随军征讨,屡立战功。皇太极继位后,在锦州之战、远征蒙古以及对明军作战中又立下战功,被封为三等男爵。在太祖、太宗时期,索尼战绩显赫,成为了正黄旗中的核心人物。
皇太极去世后,围绕皇位继承人满洲贵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多尔衮为争夺皇位,首先就找到了时任内大臣的索尼商议,索尼立即表示,我等所用皆是先帝赐予,应立皇太极之子。当晚,掌亲兵的图赖找到索尼,主张立皇太极长子豪格。
次日黎明,索尼、图赖、鳌拜等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外盟誓,支持皇子继位,并派出两黄旗精锐,环立于宫殿之外,以表示其决心。尽管索尼等人拥立皇子继位,但在多尔衮等人的操控下,豪格失去了继位的机会,而意外地将六岁的福临捧上了皇位,多尔衮成为了辅政大臣。
福临继位后,索尼又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盟誓于三宫庙,发誓效忠于幼帝。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后,多尔衮成了“摄政王”,执掌清廷大权,将其宿敌肃亲王豪格入狱。当时,多尔衮擅权,凡是不依附者皆受到打击。
原来与索尼盟誓效忠幼主的两黄旗大臣谭泰、巩阿岱、锡翰皆背盟,投靠多尔衮,唯独索尼不改初心。同时,索尼在政事上与多尔衮屡有分歧,以至于多尔衮对他怀恨在心。
不久,谭泰诬告索尼将皇家内府的油漆琴赠人,在库院内放马以及在禁门桥下令人捕鱼等事,索尼旋即被罢官、削爵。顺治三年,多尔衮为了拉拢索尼将其复职,可是索尼始终不依附多尔衮,这让多尔衮颇感遗憾。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晋升皇父摄政王,以贝子屯齐等告索尼经常私下与图赖等盟誓,试图替肃亲王豪格平反。多年的积怨终于让多尔衮动了杀心,可是索尼功高又并无太大过错,并无理由将其诛杀,于是,便将索尼罢职削爵、罚银、追夺赏赐、籍没家产,将他发放盛京替皇太极守陵。
索尼在昭陵呆了二年,每天在荒草堆里依然对顺治帝忠心耿耿,丝毫没有向多尔衮示软。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显赫一时的多尔衮病逝于边外的喀喇城。次年,顺治帝亲政,下诏削去多尔衮一切爵号,没收全部家产。
同时,顺治帝又下旨将索尼召回,复爵位、公职。累进世袭一等伯,赐敕免死二次,擢升内大臣,总管内务府事务。索尼在多尔衮当权之日,不依附摄政王,效忠皇帝,因此受到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高度赞扬。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病逝,遗诏玄烨继位,命索尼等四人为辅政大臣,地位在诸王之上。顺治选索尼为辅政大臣之首,其原因也是索尼在顺治朝的政治斗争中,是忠于皇帝的代表人物,让他辅政顺治帝最放心。
但是,四辅臣在处理政务中矛盾逐渐尖锐,特别是鳌拜专权日益严重,而索尼则因年老多病,已经无法控制鳌拜,使他气焰嚣张。康熙六年三月,索尼等奏请十四岁的康熙帝亲政,皇帝未即应允。四月,下诏褒奖索尼自太宗、世祖朝即堪受重任,特加授一等公爵,与索尼原有的一等伯爵一并世袭。
同年六月,索尼病故,赐祭葬。索尼的死让鳌拜失去了制约,更加无所顾忌。同年七月,孝庄决定让玄烨亲政。
康熙亲政后,以索尼第五子心裕袭一等伯,第六子法保袭一等公,授内大臣之职。同时,其长子噶布喇、次子噶布拉俱为领侍卫内大臣,第三子侍卫索额图,则成了康熙擒鳌拜的得力助手,后官至大学士,成为康熙中晚期的首辅大臣。
索额图因陷入太子篡位的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后被康熙帝治罪,并被称为“本朝第一罪人”,康熙之所以没有将其斩首,主要还是念其父索尼对大清的一片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