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小妆
说起戚家军那可谓是如雷贯耳,不过有一支军队比戚家军名气很大,那就是岳家军。岳家军有多厉害?据说岳家军是唯一能与金国铁骑相抗衡的军队。
有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金军的铁骑有多厉害?
步战好似老虎,骑战好似蛟龙,山地作战好似猿猴,而在水战好似水獭。
金国修史的时候,说自己特别厉害,打得宋朝跪地求饶,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金朝和宋朝打仗并不是十拿九稳,大部分时候是对峙。岳飞军和金军打仗大部分是对峙,即使偶有败仗,也从未出现过大溃的现象,这反映了岳飞治军之强。
宋金之战初期,金军没啥成绩,屡战屡败,后来金军开启求援线,宋朝也派十万大军来跟金军打仗,结果被金军打败,宋将被杀。当时金军十分厉害,宋朝送来多少精锐将领都会战败,也就是说,宋朝援助太原战事没有成功,这样宋朝就开始议和。
其实议和是不对的,宋朝那些贪生怕死的君臣对金朝了解不多,金朝毕竟是少数民族,他们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力不够,物资缺乏,就算金朝打宋朝十战九胜,哪怕败了一次,金朝也会被逼到绝境,为什么?因为宋朝的GDP太强大了,对金朝完全是碾压状态。
金朝攻宋是1125年,绍兴议和是1142年,宋金之战进行了十七年。金朝为什么不想继续跟宋朝打下去?因为金朝持久战不行,打下去会被宋朝拖死,而宋朝当权者是懦夫,不信任任何武将,宁可跟敌人媾和,而且他们十分怠惰,希望过醉生梦死的生活。
岳飞死在1142年,就是宋金议和的那一年,在此之前宋朝有很大胜算,可惜天不佑大宋。
我们来看一下在宋金之战开始的时候宋朝的情况——
当时宋朝被金人铁骑追的“泥马渡江”根本没什么正规军队,一度流亡到海上,抗击后金用的军队由吸收“流寇”的将军们来担当。
这样挨到1129年,南宋总算把行政体系弄明白了,自从他们南渡之后那套政府班子需要重建的,军队需要整编的,也都准备好了。南宋建立了番号未“神武武军”(后改为“行营护军”)的野战军,不过这些军队不是中央正规军,而是属于将军的私家军队,私人隶属意味很重。
张俊的军队叫“张家军”,韩世忠的军队叫“韩家军”,岳飞的手下叫“岳家军”。
我们知道宋朝是一个气血不顺的朝代,特别妒忌武将,在北宋有一些著名的将领基本都是光杆司令,如果需要打仗才临时指挥禁军,禁军都是临时拼凑的,互相不认识,打起仗来如果脸盲估计都集结不起来。
南宋就不同了,都是私家军队,在北宋眼里“谋逆”的意味很重,将领们权力很大可以先斩后奏。
将领们上马官兵,下马管民,军权财权都在手上,这简直是各个省市的“土皇帝”。在南宋的文官集团看来这太像藩镇割据了,所以将领们带领士兵在前线杀敌,后面就有人拆台。
有人上奏宋高宗,“各路大军只知道有自己的统帅,谁知道有皇帝呢?”
这样一来那些将领就悲催了,陷入被动的境地。一来他们根基未稳,还不能与南宋政权抗衡,二来在前线兵力消耗太大,也没有拥兵作乱的资本。
其实这些军队也是被效忠的思想影响了,如果坐山观虎斗,养大自己的实力,看南宋小政权跟金朝死磕,然而伺机起兵,或许会换一个朝代也说不定。
岳飞心思是纯粹的,他是最忠实的一个人。岳飞一心抗金,谁知道却被秦桧之流构陷,而现在还有很多人为秦桧洗白,说上奏高宗不是秦桧的主意,是文臣集团觉得有藩镇割据重演的危险……
在金人压境的前提下南宋向武将放权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他们心里不希望武将有更多的权力。
只有武将掌握大权,才能有战争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辖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抵御金军,这是“岳家军”出现的政治背景。
岳家军的起源是建炎年间的东京留守司部队。当时主张抗金的将领在金军灭亡北宋后渡河北归,收编大量的溃军和义军组织抗金,渐渐的军队威力很大,号称百万。岳飞在宗泽麾下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为将领。
宗泽死后,岳飞成唯一能领导大家抗金的优秀人才。岳飞当时独立领导一支队伍,又收编了几支军贼土匪队伍,从此独立成军,进行严格的操练,所以才有了名震天下的“岳家军”。
岳飞不仅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还是一个很有军事天赋的人,他的队伍也并不是正规军,只是一些流寇,岳飞能将这些人训练得无比强大,连金朝的铁骑都害怕,实属不易。
有人说,岳飞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组织,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应了当时岳家军的强大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