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直接说出这三人绝不能当宰相,朱元璋却内心暗喜选择了他们
创始人
2025-07-27 00:31:53
0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足见刘伯温在大明一统江山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民间记载和史书描述,都是把刘伯温看作一位拥有经天纬地、饱读诗书、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人物,朱元璋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称赞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一次问政,朱元璋问三人是否可堪宰相之任,刘伯温极力反对,但朱元璋听到内心十分高兴,依旧选择了他们。

时任宰相的李善长多次惹得皇帝朱元璋不满,因而要对其进行责罚,刘伯温站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不可”。朱元璋感到极其诧异,问道:“李善长多次加害于你,你还这样帮他说话?我认为你当宰相更为合适。”刘伯温连忙下跪说:“不可,微臣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没过多久,李善长要辞官归乡,过上云淡风轻的隐居生活,朱元璋看着满朝文武大臣,合适担任宰相的没几位,就向刘伯温询问谁当最合适不过。朱元璋心中已有人选,就一个个说出,让刘伯温评价。第一个是杨宪,杨宪和刘伯温关系极为亲密,杨宪对刘伯温特别好。刘伯温听到这一名字后直接反对:“杨宪有宰相之才,无宰相之量,不能大用。”这杨宪有才能,但度量不行,任此高位必定生出乱事。

朱元璋继续说“汪广洋呢”,刘伯温说“其人心胸较杨宪更为狭窄,容易犯众怒”。朱元璋:“好,继续,胡惟庸怎么样。”刘伯温依旧极力反对,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胡惟庸更不行,他上台当宰相就如同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把马车给弄翻了。”

好了,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所有的想法了,不过他再次提出了让其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但刘伯温依旧托词拒绝,最后还强调了“这三人真不合适任宰相”。朱元璋听完内心暗喜,刘伯温和自己对这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三人真的不合适担任宰相,会惹得百官厌恶、天怒人怨,这就够了。

在此之后,朱元璋先后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任命为宰相,无一例外的失去人心、因事获罪。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就是想用这三人告诉天下所有人,宰相制度已经不行了,它会影响整个国家和朝堂的运转,没人喜欢它。事实的确如此,这三人任职宰相期间,朝堂诸公无不深恶痛绝。

朱元璋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废黜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宰相制度,这三位就是他选择的“刀”选择的“盾牌”,为他斩除或抵挡前路未知的阻力和危险。犹太人有句老话:上帝要使谁灭亡,必先让其膨胀。朱元璋可谓是深谙此道,主动放权给他们,然后收网杀人废除制度。

朱元璋“子孙不许重设丞相,臣下有言复立丞相者,凌迟处死”,刘伯温在家乡看着这上万人头的落下,宰相千年辉煌的落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钓... 古代的兵器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为了很好的防御敌人,大多数地区都会修建城墙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有防御的方...
原创 这... 唐诗宋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顶峰,其中宋词经常被认为是宋朝人效仿唐诗而作,但是缺失了唐诗的...
原创 苏... 叶利钦是俄罗斯乃至苏联无法回避人物,他既是苏联瓦解者,也是俄罗斯独立后首任总统。关于叶利钦的资料很多...
原创 汶...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上下人民的心,面对这场天灾,华夏民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
原创 清...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就拥有着辽阔的疆土,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历史上中国的发展也是非...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上方飘扬了69年苏联红旗慢慢降下,俄罗斯的三色旗慢慢上上去。苏联...
原创 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人对于知县的印象是一个芝麻官的角色,可能是电视剧的误导,事实上人家可是正正...
原创 世... 在2020年,韩国曾上映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讲述了号称“大韩帝国”皇帝的男主,辗转于现实和幻想两个时空...
原创 巅... “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这句话,乃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且深入人心的传言。而这句传言,恰好与《三国演义》...
原创 蜀... 第五名魏延 主要防守功绩:镇守汉中十余年,采用实兵诸围的汉中防御战略。自公元 219 年起,魏延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