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陈赓
前言
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授衔这一天,毛泽东见到了陈赓,平时就喜欢开玩笑的两个人,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如既往,毛泽东笑着对陈赓说:
“怎么样啊,跟我干是不是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啊,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
陈赓与蒋介石
说起陈赓和蒋介石,这两人的恩怨,国共两党人尽皆知。
陈赓是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的时候,蒋介石作为一校之长,对陈赓进行了当面考核。
陈赓走进考场的时候,蒋介石只说让他介绍介绍自己的经历,陈赓便开始侃侃而谈:
“我14岁离开家当兵,在湘军当到二等兵,想升官没进过武堂不让升,想进武堂说非军官不得入内,实在是走投无路,报国无门。”
图丨曾国藩创立的湘军
蒋介石对于陈赓当过湘军的经历非常感兴趣,“你当过湘军,知道湘军创始人是曾国藩吗?”
“知道,不仅我知道,我爸爸,我爷爷都知道。”
“为什么?”
“因为我爷爷也是湘军,从伙头兵一直做到师长,力大无穷,能用牙齿咬起两桶水......”
蒋介石看了看陈赓瘦弱的小身板,“我看你这身体连一桶水都拎不起来。”
“我练过武术,不信你看。”说着,陈赓就要演示几招,但被蒋介石制止了。
陈赓活宝机灵的性格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录取陈赓后,蒋介石还骄傲的说:
“真没想到黄埔招来的是这样的学生!我敢肯定,他们必定是中国的栋梁。”
在黄埔学习期间,陈赓受到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的教导,觉悟更上一层楼,不过除了学习之外,陈赓的业余生活也过分丰富,他幽默逗趣的性格,使他成为了这届新生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
图丨周恩来
有一回,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路过学生宿舍时,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好像在围观什么,时不时还有大笑声透过门缝传出来。
周恩来好奇的凑过去,看见正中间有一个学生,正在给大家表演小品《饥不择食的矮子吃面》,他端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大碗”,往嘴里吸溜面条,跟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条越吸越长,身子也跟着伸长,陈赓索性站到板凳上,还是不行,又站到了桌子上,使劲吸面条,可能是面条进入喉咙并不顺利,他还用手顺着喉咙往下顺顺,突然,他开始打嗝,似乎是面条卡住了嗓子,“咯”一声,陈赓瞪大眼睛,身体直挺挺往后倒。
周围同学看见陈赓惟妙惟肖的表演,又是哄笑又是叫好,表演完的陈赓正一脸得意,忽然看到了人群中的周恩来,他赶紧抓起军帽,整理服装,立正敬礼。
周恩来笑着说:“你演的很好啊,我在南开的时候也演过戏,可没你演得像,你这水平都能进戏班子了。”
这是陈赓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竟然是如此可乐的场景,不过,陈赓也着实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丨蒋介石和宋美龄
1924年中秋节,蒋介石要求陈赓等几名学生到家中做客,上桌后,蒋介石举起酒杯:“今天是中秋节,你们不能回家团聚,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校长就是你们的兄长,大家喝一杯!”
说完,蒋介石一饮而尽,可是陈赓却没喝,他问道:“你怎么不喝酒?”
“我从来不喝。”
“好!我喜欢黄埔学生洁身自好,清心寡欲。”
“我是没口福,酒一到肚子里,就翻江倒海,不得安宁。”
“你很诚实,听说你是从大本营陆军讲武堂(袁世凯所创的陆军军官教育机构)过来的?”
“我原来以为那是孙总理办的,后来听说不是,才转的。”
蒋介石再次举杯
,“你做得对,贤臣择主而事,你以后要好好为校长带兵打仗。”
图丨陈廉伯
在最开始,陈赓确实是这样做的,宴席没过多久,
广州商团首领陈廉伯便仗着有英国人支持,暗中勾结背叛孙中山的地方军阀陈炯明,阴谋暴动妄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10月,蒋介石奉命率部发起对商团的冲击,次日凌晨,商团撤退,陈赓在追击的过程中,抓到了一个小头目,缴获了他的军刀。
恰逢蒋介石骑马赶到,陈赓便把手中缴获的军刀递给蒋介石,蒋介石一看军刀做工精良,欣喜不已,刚准备伸手去接,听到旁边传来一声狂叫,那个小头目突然挣开其他学生的胳膊,冲向蒋介石马下,从鞘里抽出军刀,砍向蒋介石。
刹那间,手疾眼快的陈赓一把抓住小头目的手腕,用脚把他扫翻在地。而蒋介石,则因为马受到惊吓扬蹄嘶叫,被掀翻在地。
小头目被制服,蒋介石站起身,感激地拍着陈赓的肩膀:“很好,干得不错,我要嘉奖你!”
有了救命之恩,蒋介石对陈赓更器重、更信任,他想要把陈赓牢牢的拴在自己身边,尽管陈赓已经在1922年加入共产党。
当时的蒋介石是这样说的:
“我不管他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只要有才,我都会重用。”
图丨陈炯明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军举行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
,在对陈炯明老巢惠州城的攻坚战中,东征军遭到敌人顽强反抗,损伤很大,蒋介石一度想要撤退。
还是因为周恩来组织了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在蒋先云、陈明仁的带领下,学生们奋不顾身的爬上炮火城墙,把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惠州城头,才挽救这次战役。
此时,东征军第3师陷入了敌军林虎部队的包围之中,蒋介石急于扩大胜利成果,便带着陈赓从惠州赶去督战,他们爬上山顶,看到遍地的林虎大旗,第3师因为蒋介石的到来,短暂的提升了士气,不过没支撑多久,便溃不成军。
蒋介石让陈赓去传达“不准撤退”的命令,并要他偷偷捎信:“凡临阵脱逃者,不论是谁,通通枪毙。”
然而,陈赓到达前线后,发现势态已经很难扭转了,就算蒋介石任命陈赓代理第3师师长,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突然,陈赓发现有敌人冲到了蒋介石跟前,陈赓迅速反应,架起蒋介石就往山下跑,周围的卫兵不断在枪声中倒下。
跑到看不到后面的追兵后,蒋介石一屁股坐到地上,“我不走了,堂堂总指挥落到这般田地,我没有脸回去见江东父老。”
图丨陈赓和蒋介石
他看着身边的几名学生,“东征前我曾训诫你们,战死则罢,不战死则杀身成仁,今天,我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以不辱黄埔之名。”
说着,蒋介石抽出短剑,就要自杀,陈赓赶紧夺过蒋介石手里的短剑,“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会对整个战争发生影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赶快离开这里吧,再不走就晚了。”
“我走不动了.......”
“我背你”,陈赓半蹲在蒋介石身前,等他趴到自己背上,然后起身迈步。路非常难走,又是泥泞,又是杂草,走了好几里,来到一条小河边,陈赓才放下他。
陈赓命卫兵们在河这边阻击敌人,而自己带着蒋介石上了一艘小船,撑船过了河,他们来到一间小屋,虽然这里枪声稀疏,但仍旧是敌军势力范围之内,蒋介石察觉到了不安,着急的跟陈赓说:
“此地不宜久留,我要和周恩来、何应钦联系,你们谁去送信?”
陈赓见大家面面相觑,无人吭声,便自告奋勇:“我去吧。”蒋介石把手放到陈赓肩膀上:“辛苦你了,你是个好学生,我将来一定重用你。”
图丨第一次国共合作
分道扬镳
后来,陈赓及时的将信件送给周恩来,解救了蒋介石,东征结束后,蒋介石便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一名上传下达的侍从参谋。
这官职看着不大,其实位置极其重要,陈赓也因此接触到了一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上层内幕。
后来,随着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控制和监视越发不可理喻,陈赓也越来越有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直到蒋介石发动412政变以后,陈赓便彻底与他决裂,跟着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
1932年11月,陈赓身负重伤,只得离开红四方面军,辗转来到上海住院治疗。第二年春天,陈赓自觉伤势痊愈,便准备离开上海返回部队,没想到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知道陈赓被捕,蒋介石非常兴奋,即刻命人将陈赓押至南昌,想要亲自劝他投降。
蒋介石一看见他,便说:“陈赓,你瘦了。”陈赓说:“瘦吾貌而肥天下”,他看了看蒋介石,“校长也瘦了。”
“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啊。”
陈赓毫不客气地问,
“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
图丨412政变
蒋介石哑然,沉默了一会后,他才说:“陈赓,你救过我的命,你是校长的好学生,虽然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但我是可以原谅你的。”
“我什么都没做错,也不需要你的原谅。”
“你不要想不开,只要你过来,愿意去带兵,可以随便挑一个师。”
“我绝对不会做你们的官,今天既然落到你手里了,要打要杀请随便,不要对我有什么幻想了。”
蒋介石气急败坏,“你这个态度!你应该悔过!”说完,便匆匆离开了,后来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陈赓逃了出来,继续着反蒋斗争。
在延安的时候,有一回,陈赓和彭德怀聊天,康生推门进来问:“你们聊啥呢?”,陈赓和彭德怀异口同声:“陈赓救老蒋”。
康生脸色不好地说:“当初你要是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需要打这么多仗。”陈赓坦然正视着他:
“那老蒋岂不是和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是成了反革命?”
康生悻悻的不说话了。
图丨廖仲恺
不管陈赓跟蒋介石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在他义无反顾跟着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的那一刻起,他就和蒋介石正式分道扬镳了,而之后的故事,则是他与共产党的。
陈赓和毛泽东
毛泽东与陈赓熟识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陈赓被任命为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12月下旬,陈赓的干部团连续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过湘江,到达湘黔边界,
这时候,中央红军已经损失过半,并且还面临着40万国民党军队的追捕。
紧急关头,中共中央终于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改道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方向前往,目的地为遵义,可是,想要拿下遵义,就必须渡过乌江。
30日,干部团接到任务,需要架设浮桥,掩护中央和军委机关过河
,陈赓实地考察后,发现任务难度非常大,江面宽250多米,深15米,波涛汹涌,分分钟就能卷走一个人,想在这样的江面上搭浮桥,谈何容易。
图丨陈赓
1935年元旦,陈赓把架桥命令下达到团工兵团,200多名官兵顶着小雨,赶路来到乌江左岸,很快,大家就行动起来,搜集木板、编制竹排,用绳索串联起来.......
然而,红军战士的辛苦很快就被无情的江水摧毁了,一排浪打来,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
消息传到团部,陈赓心急如焚,他知道,追兵越来越近,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危都要依仗于这座桥,完不成任务的话.......陈赓满头大汗,不敢再想。
他拖着自己受伤的腿,来到工兵连,连夜组织大家开会,发动官兵集思广益,还去找了沿岸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
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亮的时候,大家已经有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编一些大竹篓,里面放上大石头,把它沉到江底,再用绳索将竹篓、木板连接起来,这样就不会随意被冲散了。
通过实验后,这个方法果真奏效,当天,各队官兵浩浩荡荡的从桥上走过,毛泽东在桥上的时候,还说:
“陈赓的干部团就是有能人,他们为革命立了一功。”
图丨毛泽东
接触多了,毛泽东对陈赓诙谐逗趣的性格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有时候也会反“整蛊”他一下。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撤出延安,中央调陈赓率四纵回师陕北,保卫党中央安全并增援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
陈赓风尘仆仆的赶来,毛泽东和周恩来早已备好饭菜,酒过三巡后,陈赓突然冒出一句:“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毛泽东一怔,周恩来把陈赓手里的杯子抽出来,“你喝多了,别喝了。”
毛泽东拿过陈赓的酒杯,重新放回他的手里:“说下去,我洗耳恭听。”
陈赓自己倒了一杯酒,“主席,你不该让我保卫陕甘宁的,你应该把我拿出去,东砍西杀,给敌人的胸口插上一刀,至于保卫陕甘宁,可以就近考虑,把我调过来,不谦虚的说,有点大材小用了......”
“你这个大材我怎么小用了?”
图丨保卫陕甘宁
“全国一盘棋,形势越来越好,对我们越来越有利,可是我认为,让我们四纵回师陕北,不是主动进攻,是消极防御......”
“大胆!”毛泽东猛地一拍桌子,“好啊陈赓,这次调你过来,可不是为了保护我毛泽东,你们都想在战场跃马纵横,杀个痛快,陕甘宁边区谁来保护?你让我就近调兵,我调哪一个?你最近,我都调不动!我知道你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想把我毛泽东、党中央的命拱手送给蒋介石吗?”
毛泽东这话说的非常狠,陈赓酒都被吓醒了,结结巴巴的说:“我.....我.....坚决执行中央命令........”
没想到,毛泽东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陈赓啊,陈赓,你说别人怕死,我就说了一句玩笑话,你不是也吓得半死?”
周恩来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看来也是知情者。
图丨邓颖超和周恩来
毛泽东拿出一支烟点燃,“你怕什么嘛,跟你开个玩笑,你和中央想到一起去了。”
周恩来也帮忙解释事情:“告诉你吧,中央已经改变计划了。”
陈赓这才明白,老是跟别人开玩笑的自己,有朝一日也被别人开玩笑了。
因此,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时候,毛泽东才会跟陈赓开玩笑,说跟着自己比跟着蒋介石有出息,陈赓不慌不忙,向毛泽东敬礼然后笑呵呵的说:
“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毛泽东一脸不解,“哦?此话怎讲?”
陈赓笑的一脸神秘,“主席,等有时间向你慢慢汇报。”
图丨李聚奎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授衔之前,陈赓遇到过李聚奎一回,两个人顺势聊起授衔的事情,
李聚奎对陈赓说:“你授大将绰绰有余。”
陈赓平日里老是开玩笑,因此这一次也有点“不太正经”地开玩笑说:
“大将我不够格,我在红军期间没有当到师长(当时授大将的最低要求是红军时期的师长),老李啊,如果徐立清(时任总政治部有关负责人)找你谈话,你就说我当过师长,是接替你的。”
李聚奎是个老实人,他觉得陈赓有大功,资历也深,是有资格评大将的,于是,便把陈赓的玩笑话当了真。
过了几天,徐立清果然找李聚奎谈话,当问到他的简历时,李聚奎想起了陈赓,于是说完自己的经历后,专门提了一句:“陈赓是接我的师长一职。”
图丨徐立清
徐立清当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知道陈赓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师长,也知道陈赓压根没有接李聚奎的师长,不过他也猜到了,这大概又是陈赓不着调的“玩笑话”了,便没有多说,也没有计较。
后来,陈赓知道了这件事,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对于李聚奎的真情还是非常感动的。
授衔完毕,陈赓穿着大将的军装回到了家,孩子昂着头问:“爸爸,你授的是什么将?”陈赓随口说了一句,“芝麻将(酱)”。
陈赓本就是一句无心的玩笑话,没想到自家儿子当了真,一次,一群老帅遇到陈赓儿子,问他;“你知道你爸爸是什么将吗?”
孩子一连骄傲的回答:“芝麻将(酱)”,询问的老帅们大概也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好笑的回答,纷纷笑弯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