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皖南事变以后,担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曾经有两次机会到第四师任师长。其中,第一次有机会担任第四师师长时,在新四军陈代军长和刘政委已经发出了任命电令的情况下,却遭到了张爱萍的拒绝。下面来介绍一下此事的大致过程。
1941年夏,在淮北津浦路西坚持斗争的新四军四师,在反伪顽疯狂进攻的战斗中受挫,奉命撤到3师副师长张爱萍领导下的淮北津浦路东休整并总结经验教训。
在开会总结、检讨中,有的同志偏重追究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同志的个人责任,特别是那些平时对彭雪枫同志有意见的人。借此机会一些人言辞激烈,无限上纲,显然不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
此时作为华中局代表、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邓子恢同志正在第四师巡视工作,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十分恳切,实事求是。他充分肯定了四师三年来及这次反顾斗争中的显著成绩,热情赞扬四师在路西坚持斗争,“对整个华中的斗争起了很大的配合、推动作用”。还特别指出:“虽然在反击顽军斗争中确实遭到了损失,但还不能说是失败.因主力,干部大部保存,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还在。”同时,也指出了在反顽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鼓励彭雪枫师长及四师指战员,要放下包袱,挺起腰杆,记取教训,尽快恢复元气去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并告诫说,不要以个人的恩怨替代党的原则,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夺取抗战的彻底胜利。这一讲话,对彭雪枫师长及四师指战员是很好的安慰和鼓舞,对少数抱有成见者是善意的规劝。会后,四师指战员一改刚撤到路东时那种低落的情绪,又精神振奋地掀起了练兵,扩兵、备战热潮。
1941年8月11日,邓子恢应彭雪枫师长的建议和要求,经军首长批准,留在四师兼任政委。会后不久,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突然接到邓子恢的电话,要张爱萍立即赶到四师师部驻地半城,商谈问题。
邓子恢告诉张爱萍说,在四师整顿过程中,有不少同志建议由你接替彭雪枫任四师师长,他也认为比较合适,就电报华中局和军部。陈毅代军长和刘少奇政委已经同意并下达了电令。
张爱萍后来回忆说: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感到这个决定不妥。于是就直言不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四师正在整顿中,士气大振,指战员精神面貌很好,没有必要作这种改变。此时换人,不利于四师的整顿等等。随即建议邓老转报军部刘、陈首长,改变这一决定,几经磋商,邓老还是同意了我的意见,并上报领导。不久,邓老便电话告我:上级同意了我的意见。
彭雪枫和张爱萍是红三军团时期搭过军政班子的老战友,感情深厚。此时,张爱萍拒绝担任第四师师长,一方面是有从工作大局出发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有和彭雪枫个人感情方面的考虑。
张爱萍将军晚年曾回忆说,彭老总对红三军团的负责干部,最重视的就是彭雪枫。
红军长征结束以后,红三军团并入到红一军团。成立陕甘支队,一纵司令林兼任;二纵司令先由彭老总兼任,后由彭雪枫接任。这个职务安排也能看出对彭雪枫的重视程度。
1944年7月25日,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率领四师主力5个团执行西进任务向路西发展恢复豫皖苏边区,开展河南抗战局面,邓子恢政委等率领两个团和地方武装坚持淮北路东根据地,配合和支援主力西进。
1944年9月11日凌晨,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指挥八里庄战斗时,被流弹击中牺牲。
9月11日晚上接到四师参谋长张震的报告后,此时代理军长的张云逸和饶政委向中央发电报告情况,并请中央决定接任四师师长的人选。9月13日,中央决定调第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任第四师师长,第四师第九旅旅长韦国清任第四师副师长。
彭雪枫将军牺牲后,张爱萍一直很关怀和照顾自己这位老战友的遗孤。
彭雪枫将军的儿子彭小枫曾说过:我有今天,多亏了张爱萍叔叔。当年,彭小枫因一些问题被剥夺了考取哈军工的资格。他去找到了张爱萍,张爱萍很快就联系了相关同志,问他们:彭雪枫的儿子都不能相信吗?后来彭小枫如愿考进了哈军工常规武器系。
一次,张爱萍将军去哈军工视察,把自己的儿子和彭小枫叫出来吃了一顿饭,这两个孩子都想转入当时最时髦的导弹专业,张爱萍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可以替小枫说几句话,但你不行。”彭小枫由此才转入了导弹专业。
有情有义的张爱萍将军,值得后世人缅怀!
1941年,陈毅代军长和张云逸副军长到四师检阅部队时与彭雪枫师长留影。
张震上将向老师长敬礼。
张爱萍将军与萧克将军合影。
傅钟(左一)与钟期光,张爱萍、宋时轮、黄克诚等在天安门上合影。
1944年8月,张震(左四)与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吴芝圃等淮北党政军领导人在洪泽湖畔的大王庄合影。
彭雪枫将军与夫人林颖。
张爱萍和战友们,左一为:梁兴初、左四为:张爱萍。
左起,张震,吴芝圃,张爱萍,杜新民,邢剑伍合影。
1984年4月,张爱萍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之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