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忽悠了,在当时吴三桂的实力根本达不到能左右天下的地步,都是满清有目的的故意抬高吴三桂,才给我们产生这样得错觉。
崇祯自杀以后,天下诸侯割据,李自成,满清,还有南明四大军阀等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吴三桂只是其中的一支孤军,困守山海关,右边是满清的地盘,左边是李自成。
此时的吴三桂只有一支孤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
面对国仇家恨,吴三桂此时是不可能选择仇人李自成的,按照古人宁赠友邦,不予流寇的思想,跟满清合作,讨伐李自成替君父报仇才是最佳选择,事实也确实如此。
吴三桂与满清的合作在当时赢得了南明士大夫的一致称赞。
要注意,此时吴三桂并非投降,只是与满清暂时合作。
《清世祖实录》记载:
师至山海关,吴三桂率众出迎 ,王大喜 ,设仪仗吹螺,同三桂向天行礼毕 ,三桂率所属各官谒王。
同吴三桂向天行礼,这在古代是结盟的礼仪。
吴三桂与满清的结盟,从吴三桂角度说,是为了生存,先报仇收复失地再说后面的事情。
从满清的角度来讲,多一个盟友就多一分胜算。
后来满清顺利入关,南方的四镇军阀太不争气,一触即溃,满清很容易的征服了各方势力,坐了江山。
那些晚明士大夫自然心有不甘啊,但是有没有勇气直接指责满清,此时他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满清是吴三桂带进来的,于是怨气就撒在了吴三桂的身上。
而满清呢?以异族入主中原,在排外的古代社会,阻力很大,怎么减轻阻力呢?
可以抬高吴三桂,让他当挡箭牌,所以满清就不断拔高吴三桂,他们告诉世人,吴三桂功劳很大,可以封王,没有吴三桂就没有今天的大清,这样那些反清的人是不是更恨吴三桂了呢?
随着吴三桂地位的不断抬高,吴三桂的名声自然就越来越臭,这也就是后来吴三桂造反却没人支持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感觉吴三桂在明末实力很强,有左右天下的实力,其实都是政治因素主导的。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事实上,当时的吴三桂,基本上快被饿死了,李自成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能招降当然最好,招降不了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