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历朝历代的更替都伴随着流血牺牲,
有些是被外敌入侵,夺得了政权,有些则是来自于民间的起义势力,推翻了旧皇权。在朝代更替中,涌现出了很多知名的大将,然而作为开国功臣的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4个字:功高盖主。
那些大将军里很多都是和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然而皇帝在坐上皇位宝座后,往往把那些开国功臣当成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因为他们大多都手握兵权。很少有皇帝有宽广的心胸襟,
能够容纳那些开国将军。
推翻元朝统治的明朝,
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朱元璋成功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就逐渐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兄弟们一个一个清除了,
以至于让朱元璋落下了残忍暴政的名声。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这样4个功高震主的猛将,
成功躲避了这一历史规律,得以善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他也是所有大将军中
少有的能有好下场的一个。
徐达不仅帮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
而且在他们两个很小的时候就是好朋友。在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中,徐达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无论多么凶险的战争,他都能够帮助朱元璋化险为夷,他们一路北上,最终帮助朱元璋攻取了元朝首都,
把元顺帝赶到了蒙古
,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并没有亏待他的那些兄弟,
尤其是徐达,让他担任了右丞相、太子少傅等。随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一个倒下,徐达也自然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猜忌,因此朱元璋赐给了
他一支有毒的烧鹅。
然而这一情节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徐
达虽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为人特别低调,也正是他的这种低调,让朱元璋彻底放了心。徐达最后死亡是因为身上的旧疾复发,在他死后,
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
第
2个得以善终的是唐朝的著名将军郭子仪。
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带领军队讨伐安禄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收复了很多被安禄山占领的要地。之后又为唐朝清出了很多隐患,手握兵马大权,而且能力特别突出,
按常理来说完全具备功高盖主的能力。
可是
郭子仪
虽然取得了如此多的战绩,
但是他为人特别正直敞亮,和朝廷中的官员尤其是宦官处理的关系特别得当。他并没有引起唐朝皇帝的任何怀疑,
最后郭子仪得以善终。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大将军,
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
,他帮助汉武帝刘彻打败了匈奴,清除了来自北方的危险,确保了大汉王朝的安稳,他能够得以善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皇后的弟弟。而且虽然身为大将军,但是卫青从来不搞自己的小团体,
始终对汉武帝特别忠诚。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早在秦朝时期的著名将军王翦。
他是战斗力非常强的一员猛将,帮助秦国接连攻克了邯郸、楚国,是秦始皇最为得意的一员战将。然而这样一个猛将对秦始皇来说同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一开始
秦始皇对他并不信任。
王翦却有自己独到的办法,
在取得战功之后,他开门见山的向秦始皇提了很多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金钱上,甚至是明码标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开门见山,
让秦始皇掌握了他的
底线
,因此自始至终都没有动过他。在秦始皇看来他是一个并没有太大贪心的人,之所以在战场上奋力杀敌
,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
在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
王翦及时激流勇退,
更加消除了秦始皇的猜忌,让他得以善终。由此可见,功高盖主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任何一个大权在握的人都不准许存在对自己
形成挑战的
势力。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将领
都吃亏在功高盖主上
,有些人痴迷权力,忘乎所以,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强有力的打击。而有些人在选择激流勇退,低调做人,在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之后,选择归隐田园,这样的人往往
才能得以善终。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极大的定力和政治胸怀,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任何时候都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迷失自己,
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