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中,中国的道光皇帝在签订和谈时,因自己的名字与英女王的名字并列书写而倍感不满。
他曾听说过这位英国女王,但始终认为对方是个无知夫人,偶然得知女王当时只有二十三岁时,却追问了三个问题。
正是这三个问题,尽显清朝的愚昧无知,让当时的西方人看到了清政府的落后和愚昧,发现了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英国在什么地方?
1840年的一天,清政府在广州一带抓到了一名英国俘虏。
数月前的鸦片战争中,清军面对外国的洋枪大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整个朝廷甚至连输都不知道输在哪里。
抓到俘虏之后,应清王朝的要求,将这名英国人送到了皇宫中,由道光皇帝亲自审问。
而这个英国人,站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除了艳羡的表情之外,一点也没有身为俘虏的畏惧,也没有即将要面对一国之君的恐慌。
坐在龙椅上的道光皇帝神情威严,他先是询问了对方一个问题即:“英国在什么地方?”
是的,此时的英国正在国际上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而大洋彼岸的中国皇帝居然连这个国家在哪里都不知道。
这并非是整个国家无知,早在明朝时期,我们就已经有了最早的地图。
但直到清朝,依旧是依靠万历年间的地图,才能略微知晓外国的位置,而道光对此一向不感兴趣,他也懒得对着地图去找这个英国,便直接询问出来了。
俘虏听了之后表情让人抓摸不透,但还是随手在欧洲西部的位置点了一下,示意给道光看。
道光看到了欧洲整个地盘还没有自己的国家大,这个英国更是小的不得了,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认为英国只是一个领土狭小的小国家,不值得之前大张旗鼓的对付。
道光皇帝又端起了天朝上国的架子,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
三问俘虏
正当在场人以为道光接下来会询问对方国家的情况,譬如人口、兵力、武器情况等等,道光皇帝却直直地发问:“你们的国王是谁?”
听到这话,原本不屑一顾的外国人突然神情严肃起来,十分虔诚地表示:“是我们伟大的维多利亚的女王!”
这句话让道光听了十分震惊,中国泱泱千年历史,也只出了武则天一位皇帝,而这个刚把清朝精锐部队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小国家,居然也是女子为政吗?
他并不知道,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是以皇帝一人为尊,在那个遥远的国度中,女王只是一种信仰的具象化,整个国家的运转是许多人的筹谋之下进行的。
在道光看来,即使是武则天,也是中年后才得以登上帝位,这位英吉利女王相比也已经是个老妇了吧。
但俘虏接下来的一句话提起了道光的兴趣,他说:“维多利亚女王今年23岁”。
这是他们难以想象,即使是中国的帝王,二十多岁便君临天下也是少见的,更何况是一个女子?
于是道光又接连问出了三个问题:女王多少岁登基;管理国家如何;是否婚配。
俘虏一一回答,除了夸赞女王的才能,也说明了女王18岁登基,19岁便已经婚嫁了。
而这三个问题,将清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显示的淋漓尽致。
英国早已有了对峙清政府的能力,而此时的统治者们,只看到了对方领土狭小,且有一名女子当政。
道光更是异想天开,听到对方国王很年轻,便想着是否可以纳入后宫,双方联姻,这样也能平定战火,维持统治。
他从未想过,这些外国人并不是只想着骚扰一下自己的边境,占点小便宜,就可以了,他们所想的,是一点点吞噬掉这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中国。
但此时的道光,已经忘记了清军被打得满地找牙的耻辱,他又再次陷入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不再担心英国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因而他摆摆手,示意可以将俘虏放走了,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气度。
这本是清政府一次可以多了解一些外国发展情况的好机会,但道光并不关心对方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政治上又是如何制衡臣子的,也不关心他们的百姓过得怎么了。
清政府这艘破船,沉得愈发快了。
一场持续百年的噩梦
鸦片战争后,无论是大战争还是小规模的战争,清政府都没有从外国人手上讨到一点便宜。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平日里英武善战的士兵对上英国的长枪短炮有多么不堪一击。
即使武功再高强,速度再快,还没有到达洋人跟前,自己的士兵就已经一排排倒下了。
道光也被一次次的战败打得彻底放弃了,眼看英国人进攻的势头愈来愈猛,偌大的朝廷无一人敢应战,整个王朝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讨好英国人?
是的,此时的他们还是没有意思到对方的意图是整个国家的财富与文化。
而最适合出卖给英国人示好的人,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虽然引得道光一时之间的赞赏,但此时,道光却认为,或许正是林则徐销毁鸦片,才让英国震怒,并不断打击清政府。
思虑至此,道光在与大臣商议后,直接决定严惩林则徐!
这一年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罪名是曾经允许售卖鸦片但又反悔禁烟,引起英国发动战争!
而由一向主和的琦善被派去与英国人谈判,谈判失败,琦善自做主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他并不知道这座小小的岛屿是整个国家面对世界的大门之一。
琦善被道光狠狠训斥一番,并将其流放。讽刺的是,被他诬陷从而获罪的主战派代表林则徐,同样也是流放。
道光的纠结之极可见一斑,他似乎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应战还是示好和谈,两条路,他都不想选。
最后,道光选择了躺平放弃,苟且度日。而整个国家的人民,也一点点地成为了铁蹄下的牺牲者。
回望历史,只说“落后就要挨打”的话,这似乎难以承担中国的百年屈辱。但有压迫就有反抗,近百年来已有无数革命志士砥砺前行。
你我后辈,亦当如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