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作为明朝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推翻了明朝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是这个政权只存在一年便草草结束,甚至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
世人因此质疑李自成的实力,认为他的胜利纯属偶然,事实真的如此吗?
李自成后来在湖南九宫山以外身死,他死后部下星散,只有一部分坚持抗清到最后,但也无法力挽狂澜。
那么假如李自成不死,他有机会对抗满清,重振雄风吗?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公元1645年,李自成率领大军南下,在武昌附近遭到清军突袭,惨败之后他继续率领部队南下,打算越过江西进入东南地区。
没想到在湖南九宫山一带,他率领二十余名亲兵探路,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被害死,终年39岁。
李自成死后,虽然他的侄子李过等人继续率领残部坚持抗清,但因为领导人的暴毙,导致起义军星散,再也无法恢复巅峰时的实力。
在明末清初的那个时代,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对抗满清的只有李自成,李自成如果不是在山海关遭到吴三桂和八旗军的夹击,他不会败的这么迅速。
李自成失败后,剩下的无论是南明还是大西政权,都无法与满清较量,消灭李自成,满清统一天下便十拿九稳了。
李自成之死是个意外,他没有在山海关之战、潼关之战和武昌之战等激烈的正面战争战死,而是“阴沟翻船”,被一群民团杀死了。
这样的死法不禁令人联想,假如李自成没有死在九宫山,而是顺利进入西南地区,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失败对于李自成来说太熟悉了,在他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可以说是屡败屡起,屡起屡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在明末众多起义军头领中,几乎所有出名的人都曾投降过明朝,包括张献忠。但是李自成从未投降过,就算是在最艰苦的商洛山时代,他也坚持抗敌,毫不气馁。
所以,对满清一时的作战不利,也不会压垮李自成。
其次,我们从后来孙可望李定国之事可以看到,一旦掌握一块根据地,只要能“打土豪分田地”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参军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云南一隅之地就可以组织起来十万精兵,打出“两蹶名王”半壁震动的战绩。
要知道孙可望李定国只是张献忠的残部,他们进入云南时只有数千兵马,而李自成被杀时还有数万起义军主力,骨干仍在。
孙可望李定国个人才能不如李自成,他俩能以云南打出辉煌战绩,李自成自然也可以。
李定国后来能打赢满清亲王,是因为当时清朝开国的名臣大将死得死歇的歇,李定国的对手尼堪只是一个庸才。
而李自成面对的是巅峰八旗军,名将云集,精锐无比,所以不能以战绩论才能,时运也很重要。
假如李自成不死,顺利进入西南地区,在那里稳住阵脚,建根据地,以他的能力和当时起义军的实力,足以恢复巅峰时的军力,与满清决战。
李自成从失败中崛起本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只是很遗憾,满清最强劲的对手,却在阴沟里翻船,意外身死。
所以满清认为自己夺天下是祖宗龙脉护佑,后世人则认为满清得天下太容易,盖因凡是能对满清造成阻碍的人,几乎都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三藩之乱的吴三桂都是在关键时刻意外身死,只能说满清运气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