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孙衍为秦攻下了魏国的河西地,秦惠王为何却任用张仪为相?
创始人
2025-07-26 01:02:00
0

据《孟子》记载: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可知公孙衍是和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而公孙衍出道其实远早于张仪。公孙衍是合纵的首创者,是纵横家的鼻祖。

早在公元前333年,张仪还寂寂无名之时,公孙衍就被秦惠王起用为大良造。

次年,公孙衍率秦兵攻魏,历经两年,大败魏军,斩首8万,歼灭魏国驻防西部的主力,俘虏魏将龙贾,为秦国重新夺回被魏占领近80年的河西地。

公孙衍为秦立有如此大功,理应加官进爵、拜相封侯,然而却在功成之际旋即黯然离秦,这是为何?

这不得不归因于其天敌——张仪的到来。

虽然后来的张仪名震天下,然此时入秦游说的张仪却名不见经传、孑身一人、困穷潦倒。

张仪是在穷途末路之时才来到秦国的。他最先出游的乃是楚国,却在楚国受尽了屈辱,几遭灭顶之灾。

张仪在楚国并未见到楚王,而是投身于楚相门下。

一次陪同楚相喝酒,楚相丢失了璧,众人都怀疑是张仪偷了,因为张仪最穷且没有好的名声。

楚相于是将张仪绑了起来,百般鞭笞拷打,打得张仪只剩下一条舌头完好无损。

就是这样一个贫且贱的张仪,在楚国无法立足,走投无路之下,怀着宁可碰了钉子也别错过的侥幸心理来到了秦国。

谁承想一到秦国,他便面见了秦王,旋即秦惠王便任命他为相国!这与他在楚国的遭际真是云泥之别呀。这究竟是为何?

公孙衍的过失

公孙衍本是魏国人,早年在魏国为将,郁郁不得志,转而投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洗礼,晋升渠道畅通,公孙衍凭借军功一路飙升,官至大良造。

秦惠王十分倚重凭真才实力从芸芸众人中脱颖而出的这位大良造,因而将夺取魏国河西的重担委任给他。

公孙衍不负秦王的重托,用时2年,夺回了被魏侵占的河西之地。

然而,正像俗语所说的:成功难,居功更难。公孙衍又该如何保持自己夺取了魏国河西地这一大功呢?

你想都想不到,他举动之离谱没有算计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魏惠王派人用重金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却接受了。

这个傻蛋。他于是便对秦惠王说:魏国已然答应献河西之地给秦,与秦修好;那么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我们不妨先进攻其他的国家。

张仪抓住了天赐良机

此时的张仪正来秦国钻营,他一听公孙衍的做法露出了破绽,立即设法觐见秦惠王。

张仪告诉秦惠王,此时魏国西败于秦,齐、赵、楚又对它虎视眈眈,魏国四面受敌,正是秦伐魏的大好良机。而公孙衍却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停止进攻魏国,转去进攻别的国家,这实在是误国之举。魏国有过去百年霸业的根基,如果让它缓过劲来,秦国再去攻打它,恐怕就很难对付了。

秦惠王一听,如醍醐灌顶,如梦方醒,立即罢黜了公孙衍,拜张仪为客卿。

于是张仪与秦公子华一起率兵进攻魏国的蒲阳。不久攻克蒲阳。

张仪又劝秦惠王将攻占的蒲阳归还魏国,然后前往魏国恫吓魏惠王不可以对秦无礼。

魏惠王迫于压力,答应把上郡十五县献给秦国。

秦惠王见张仪软硬兼通,成效显著,周旋灵活远胜于公孙衍,便任命张仪为相国。

公孙衍本以为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能在秦国出将入相,至此则大失所望,不得已逃离秦国,再度投奔魏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雄安发现两只罕见唐代彩绘龙首 本报记者 韩梅 记者日前从雄安新区获悉,在新落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
原创 芈... 前言 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芈月(即秦宣太后)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政治手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
原创 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成就,被后世铭记并传颂。其...
原创 顺... 清朝一共有三大陵墓: 清东陵 清西陵 关外三陵 关外三陵埋葬都是满清入关之前的皇帝、皇后以及妃嫔公主...
原创 北... ###标题:《北魏风云:尔朱荣的铁骑平叛》 ####第一章:乱世之始 在北魏末年,六镇的士兵因不满...
原创 朱...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令杀了开国元老李善长,李善长说道:“老臣已经70多岁了,还能干什么呢?”朱元璋...
原创 粟... 1984年,粟裕大将病重,一位四野出身的开国元勋不顾身体老迈,坚持去看望粟裕。 同年2月,粟裕去世后...
原创 礼... 文︱陆弃 今天的美国,依然高喊着“自由”“民主”的口号,依然以世界警察自居,似乎在全球事务中无所不能...
原创 皇... 干掉六位帝皇,揭开南朝序幕 大汉王朝一过,就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乱世,而南北朝就是这段乱世的片尾。 ...
原创 大... 1、洪武明军。 洪武明军脱胎于元末农民起义军,在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的领导下,这支军队先后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