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咨夔有诗言:“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世人皆喜为官,常以官职之便,谋个人之利,祸国害民。贪官污吏,好似堤中蚁穴,不可不防。若任由贪官妄为,国必危矣。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沿用了2000余年,直到近代,中国才结束了这种制度,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失。在这2000多年里,中国出现了数百位皇帝,后世对他们是非功过都有一番评价。
在众多皇帝之中,朱元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朱元璋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迫于生计,走上了反抗皇权的道路。在其他人的辅佐之下,朱元璋最终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
身为草根皇帝,朱元璋有不少其他皇帝所不具备的特质,比如他十分痛恨贪官。早年的经历,让朱元璋见识到了贪官的可恨之处,于是,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他不仅制定了诸多惩罚贪污受贿的刑法,而且还曾多次亲手惩治贪官,被杀官员多达万人。
官员想要贪污,有很多方式,除了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外,他们还可以铸造劣币,从中牟取暴利。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特意要求在铸币上多加一个字,以此解决了1个世界性的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那么,朱元璋究竟经历了什么?他要求的铸币加字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的做法又是如何起到作用的呢?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家中有父母兄长,在他17岁的时候,旱灾、蝗灾引起了一场大饥荒,由于没有得到官府的救济,他的父母兄长相继死去,朱元璋甚至没有钱财来安葬他们。之后,朱元璋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见识到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可恨行为,联想到家破人亡的自己,他对这些贪官可谓是痛恨至极。
因缘际会之下,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勇将谋士,最终,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最后的赢家。在成为皇帝之后,朱元璋制定了严刑厉法,来震慑和惩治那些贪官,甚至他还规定百姓可以自发检举贪官,如有阻挡者,依罪论处。
尽管朱元璋惩治贪官的力度很大,但是,贪婪是人的本性之一,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尝试其他途径来牟取暴利,比如通过制造劣币。自秦朝起,中国开始统一货币,促进了商业贸易。虽然宋朝时期出现了纸质货币,但是金属货币依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直到明朝,纸币成为主要货币,不过,民间依然存在数量众多的金属钱币。
古代钱币一般是以铜为材料铸造而成,明朝之前就有人发现铅和铜属性相似,可以和铜混杂制造钱币。由于铅的价格比铜便宜很多,所以,通过掺杂铅铸币,可以从中牟取暴利,这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它俨然变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难题。
朱元璋在下令铸造“洪武通宝”的时候,自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面对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朱元璋同样头痛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决定在钱币上加字。虽然加字的方法会增加铸造成本,但是,一般的加字并不能完全阻止劣质的制造,所以,朱元璋要加的字不是一般的字,而是每个省的简称。
通过朱元璋这种做法,钱币可以做到追踪溯源,一旦发现劣质钱币,调查人员可以通过钱币上的铸字,来确定它的出处,极大地缩小了追查范围,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问责地方官员,追查劣币的铸造源头。此外,朱元璋的做法,不但是起到追查劣币的作用,还起到了震慑官员的作用,降低了劣币铸造的可能性。
朱元璋加字铸币的做法,让铸造劣币的贪官无处可藏,也解决了1个困扰已久的世界难题。虽然贪官污吏还有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但是,能够彻底堵住一条贪污方式已经是一种创举了。
透过这整件事情,人们不难发现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决心,他的行为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如今,王朝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贪官污吏依然存在。想要让新中国变得更加富强繁荣,惩治贪官污吏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中国才能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