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备受热议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四个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将数千年文明延续下来的国家。至于其他文明,则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消亡,或是出现了文化断代的问题。
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在这一时期,皇帝们总会用“朕”来自称,以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特殊和尊贵。据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用自称“朕”的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创者,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后续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很多学者也都愿意去研究这位帝王。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秦始皇要用“朕”自称吗?
为什么自称为“朕”
针对这个问题,专家表示我们只需要将“朕”字拆开,就可以明白当中奥妙。汉字经过多年的变迁之后,很多字的读音和字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首先得知道,“朕”这个字在秦始皇时期,它的部首是“舟”。
起初人们用其代表“船缝”,后来随着文化演进,人们又将之引申为“自我表率”。秦始皇当时统一了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甚至可以超越古代的先贤,很希望寻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称来彰显自己的伟大。
专门负责管理礼仪祭祀的部门翻了很多书籍,最后决定用《周礼》中的“朕”字当秦始皇的自称,意为“秦始皇是天下人的表率”。并且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始皇还下令除了皇帝外谁都不能使用“朕”这个字。
君王的其他自称
在秦始皇以后的王朝皇帝,便沿用了这个“自称”。不过在一些特殊时期,我国古代的君王也使用过其他的自称。比如说“寡人”,所谓“寡人”,其实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古代君王会将其当成自己的“谦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之前,“寡人”并不是皇帝的专称,一些士大夫和诸侯夫人在自谦的时候也会称呼自己为“寡人”,后来一直到唐朝之后,这个词才成为了皇帝才能使用的存在。
而除了“寡人”以外,“孤”也是古代君王常用的一个谦称。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古代君王在平时会称呼自己为“寡人”,有凶事的时候就会称呼自己为“孤”,不过到后来,古代君王们决定换来换去太麻烦,所以便不再区分两者的关系,统统将它们纳入了“皇帝专称”行列。
补充
事实上除了上述的集中皇帝自称以外,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予”、“不毂”等皇帝自称,并且这些自称都有各自适用的场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繁复的礼仪被逐渐简化,部分皇帝的自称就这样逐渐从历史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