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被称为清朝的第一宦官,发现其墓地时,废了3把铁锤才打开
创始人
2024-11-01 09:06:19
0

原标题:李莲英被称为清朝的第一宦官,发现其墓地时,废了3把铁锤才打开

"只要我这针能过去,我就能让线也过去。"这句话出自清朝的太监李莲英。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底气,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跟他的经历和地位有很大的关系。在影视剧中给太监设定的形象大多数都是溜须拍马的笑面虎,因此人们对太监也没什么好印象,历代宦官政治乃至宦官之祸屡见于史册。有的朝代太监也是只手遮天的人物,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特权,在一些特殊的朝代,太监甚至能够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但并不能够认为所有的太监都是面目可憎的。能力与智慧并存的太监也有很多,比如清朝有名的太监李莲英,他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权力。他有着传奇的一生,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人。人们在发现李莲英的墓地时候,用废了好几把铁锤才将墓地打开,墓地的发现更让人们大吃一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这就要从李莲英的生平讲起。

清朝史上的第一宦官

李莲英原名叫李进喜,九岁就进宫成为了太监,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的他,自然是更懂得为人处世,善于看别人脸色。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变得圆滑有心计,善于揣测别人心意,正是因为这样,他要比别的太监更懂得如何服侍主子,也更了解慈禧太后。

因而李莲英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给他塑造的形象是那样刻薄刁钻,冷漠并且善于用心计。但在史书中提到的李莲英却是情商、智商都极高的人物。

李莲英也并非是没有本事的,作为宫中的主管,他对宫中各项管理工作都很熟悉,他能够将慈禧太后交给他的事都办得很妥当,以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他不会仗势欺人,为人温和谦卑,下人们犯错惹怒慈禧太后他也会为下人们求情打圆场,因此他在宫中也深受爱戴,很有地位。

李莲英的情商也是极高的,受慈禧太后恩宠多年,但却也不曾得罪过光绪帝。光绪帝成年后和慈禧太后的矛盾增加。到了清朝末期,光绪帝被慈禧后囚禁,还会经常被慈禧太后为难,李莲英也没有落井下石,还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照顾光绪帝。相比于其他趋炎附势的太监们来说,李莲英尽到了身为下人的本分的。

政局变动,告老还乡

在1980年光绪和慈禧太后都相继去世,精明的李莲英知道自己的靠山倒了,皇宫也就呆不下去了。宫中的太监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无权无势,凄苦一生。只有像李莲英这样能在慈禧太后面前说得上话,并且掌握实权的人,在慈禧太后死后才能够有出路。李莲英为慈禧守孝百日后,就辞去了大总管的职务,将慈禧太后所赏赐的珍宝全部献给了皇后,就离开了皇宫,他在皇宫生活了大半辈子,怎么能够没有眷恋。

但局势所迫,他不得不离开,这也让他免除了杀身之祸。李莲英在离开了皇宫的第三年就去世了,去世那年李莲英63岁。在他死后,皇帝按照大臣之礼厚葬了他,还给他在北京太监墓内建了一座独立的墓地,规格也是最高的等级,从未有人享受如此殊荣。

李莲英是如何在凶险狡诈的宫廷政治中取得成功的呢?用他的话来总结自己的一生,那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他一直在用这八个字做人做事,因此才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李莲英之墓

李莲英的墓地被考古专家发现于1966年。光是占地面积就有20亩,在发现墓穴之后专家组便紧急进行抢救性地挖掘。挖掘过程中发现李莲英的墓室坚硬无比。

经过研究发现,墓穴的墙壁是由鸡蛋清、糯米以及石灰这三种材料混合构成,凝固之后坚固如钢铁。挖掘人员用废了三把铁锤才进入其中。这刚好能说明皇帝为了给他修建墓地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进入墓穴之后又面临了新的难题。许多坚硬无比的花岗岩让人们无法更深入地挖掘。专家担心因暴力的开采毁坏墓穴中有价值的古物,所以采取保守挖掘的方式。面对这样的难题,专家们也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村中的一位老人告诉专家自己年轻时候见过此墓穴的一条暗道,在老人的带领之下,专家组才得以顺利进入墓穴。

但是当人们打开李莲英棺椁时,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棺椁中的尸体并不是完整的,只有李莲英的头、躯干和四肢都是用棉花填充的。对于看到的景象,让专家倒吸凉气。据猜测,李莲英是吸食大烟患病而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作为当时最受宠的太监,拥有的实力堪比当时的大臣。因此他在皇宫之中的斗争在所难免,得罪的皇亲贵族肯定不少。皇宫内的斗争涉及到的都是人命。

或许那些李莲英的仇家在慈禧生前惧怕慈禧的威严,不敢报复李莲英,在慈禧太后死后想必也要出口恶气,因此李莲英就被仇家暗杀了。还有很多说法,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真相也没有人知道。不过幸运的是他的陵墓并没有被盗。不像是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

李莲英作为清朝的有名的太监。死后还能够拥有如此规格的墓穴,可见当时实力非凡。至于他的尸身在何处,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科技在发展,总有一天我们会揭晓谜团知道答案的。

李莲英九岁就了进宫,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他的生死始终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他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伴君如伴虎,一步都不敢错,也不能错。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注定了他的一生终究不能为自己而活。

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没人能体会到他的苦与乐,悲与喜。或许对他来说,做事不愧于心就足够了,在哪个朝代人的性命也分等级,他能够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到更高的位置更是不容易,若是没有心机,没有谋略,又怎么能在乱世生存?任何年代都是一样,要想出人头地不光靠机会和运气,更要有真本事。如果不思进取,只图享受,而不努力,最终也会被时代淘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帝王之术,唐太宗的用人智慧! 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开明的治国方略,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
“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时代楷... 7月2日,“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抗战史义务讲解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和“北...
非洲国宝级木头做出来的茶桌,你... 这里所说的非洲的“国宝”就是巴花木,是只有自然枯竭的原木才能进行买卖和二次加工,巴花还被列为国际二类...
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将赴哈尔...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消息,今天(7月5日),93岁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老兵...
走进夏日良渚 夏日来临,众多游客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宫殿、城墙、史前稻作农业等先民遗迹,感受...
原创 魅... 李夫人画像。资料图 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
原创 为... 首先笔者表态,对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并看到。当时的感觉就是,一股无法抵挡的“混搭感”,让我怀疑...
原创 清... 前言 清朝有一位穷书生,原本命运坎坷,科举落榜后流落街头,前途渺茫。然而,命运却频频向他伸出援手,总...
原创 巾... 前言 王聪儿,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巾帼女英雄。 她是如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带领十万...
原创 司... 前言 司马懿,这位三国时代的智将,最终掌控了魏国大权,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有三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