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百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7-25 04:32:03
0

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是晚清政府依仗光绪帝而实行的,以救亡图存为口号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来拯救清王朝腐朽落后的统治。

不同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器物和技术,维新派对变法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他们有了洋务运动的启蒙,对西方的了解也更透彻,接触的东西也更多,所面临明智未开的阻碍也相对较小。

按道理来说,戊戌变法理应获得成功,但实际是,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便失败,被扼杀在摇篮中。在它拥有相对较多的优势之下,还是失败了,那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戊戌变法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戊戌变法的经过。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同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得国人的爱国情绪,高涨激发了民族觉醒。

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交汇点上,先进的知识分子首先认识到了国家的危机,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变法图强。在这时,朝堂上的势力分割为两派:维新派和守旧派。两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

在了解完这些情况下,我们来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守旧派与维新派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得这么快,最直接的原因是慈禧太后。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后,她手中掌握的权力足以更换新帝。光绪帝大肆改革,表面上改革的举措是为了使国家焕然一新,实际上对科举、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如果仅仅是像洋务运动那样,没有伤及顽固派的利益,这样的变法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

但是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这一主张的颁布,直接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不受损害,慈禧太后只能将这次变法扼杀在摇篮里。

从慈禧的阻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守旧派的势力庞大,维新派的势力弱小,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妄图对抗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维新派的想法过于美好和梦幻。

同时戊戌变法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势力差距悬殊,还因为维新派自身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维新派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帝制,只靠幻想光绪帝的和平变法来推行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他们主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不敢打破封建土地制度,仅仅是靠发展部分地区的近代企业,妄图拉动全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虽然宣传西学,但依然要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否定却未否定,妄图通过和平的方法抵抗封建,维新派的软弱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群众基础

我们都知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历史舞台的主体。而在戊戌变法中,人民却是他们忽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都知道公车上书是由考生发动的,而这些考生虽然有一腔爱国情怀,也有一定的新思潮思想,但这个群体未曾踏上官场,并不深入接触政治,与那些驰骋官场多年的官僚不同,他们的形式和做法青涩,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得罪了众人,支持者甚少。

而这些知识分子阶层,与劳动阶层脱节,忽略了发动劳动阶层的力量。同时新思潮的风并未吹到劳动阶层,使得他们缺乏思想基础,这就导致戊戌变法不但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还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不说顽固派的利益,就拿老百姓来说,戊戌变法大肆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未受文化教育、未接触西方文化的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他们损失了生计,他们的收入没有了。

对于大部分知识分子来说,苦读数十年,靠科举做官是他们的唯一出路,而废八股废科举这样的举措,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无数知识分子爆发愤怒和仇视也是理所当然。这样没有群众基础的变法,使得老百姓产生了对资本主义的排斥心理,就算没有顽固派的阻挠,这样的变法也不会走得长久。

中国国情

我们纵观古今,发现成功的变法或改革都是在正确认识了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统治的体系依然庞大的情况下,民族危机也日益严重,在此时的中国,不仅仅是要对抗封建腐朽顽固势力,同时也要面对外国势力的侵略压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时更是要认清国情,从本国出发寻求救国之路。

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敌友阵营未分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依然抱有幻想,企图从帝国主义处寻求帮助,并未认清此时中国面临的被瓜分风险。对于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国家,维新派毫无准备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动摇封建制度的根基,脱离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系,这是最大的失误。面对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来说,这样的变法道路完全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小结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使得变法有成功的可能,就要依靠人民群众,同时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充分认识本国国情的前提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方向。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基础,留下教训。虽然在我们今天来看,戊戌变法的政策大部分不可取,但我们分析它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否定他的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有...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第十二个皇帝宣统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就此覆灭,同时再也没有了在我国已有...
原创 大... 品读清朝历史,让我们知道更多真相!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上百位皇帝,其中不少皇帝都是暴毙而死。每一个这样...
原创 于... 于谦之所以在“夺门之变”后落了个被处死抄家的凄惨结局,确实是他站错了队,也是他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原创 《... 李渊安排后长孙安业的事情后来找来裴寂商量对策,他说裴寂你还记得当年我临朝登基的时候吗,裴寂说老臣是记...
原创 曹... 曹魏集团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一堂,将星璀璨夺目。汉中之战,黄忠杀了夏侯渊,曹操手中当然还有不少著名的大将...
原创 不... 二战后,有一个国家拒绝了日本投降,他们用机枪射杀了17万日本战俘,并专门建造了博物馆。 直到现在还...
原创 除... 唐太宗是我们非常熟悉和推崇的一位古代皇帝。他文武双全,马上安天下,马下治天下。他的功绩标榜古今:一统...
原创 魏... 我们按《三国志》来点评魏延。由于蜀汉不设史官,又加上魏延是“反叛”。所以他的历史记载很少,或者说是刻...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多英雄的时代。三国时期确实是一个英雄时...
原创 知... 明清的皇帝往往知名度比较低,一看到这个标题那些自命不凡,刷存在感的人他肯定得出来喷我,又胡扯,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