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的一天,中央军委的一封电报,引起了陈谢兵团各级干部的议论。电报中明确,在中原的陈谢(陈赓、谢富治)兵团,以及华野的陈唐(陈士榘、唐亮)兵团,在郑州和洛阳之间作战,如有统一作战行动,陈谢兵团由陈唐兵团统一指挥。
右为陈赓 左为陈士榘
大家都知道,陈谢兵团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成立的临时部队。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九纵,以及国民党起义将领孔从洲的一个军。
兵团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随时能够往西,增援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也可以往南拓展,辅助刘邓大军作战,更可以随时进入陕北,承担起保卫中央的重任。
从兵团战略任务就可以看出,陈谢兵团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因为此,陈谢兵团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实际的角色是军委总的战略预备队。
陈谢兵团在此期间,先后打了几个大仗和硬仗,受到了军委的高度肯定。陈赓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了兵团各级的高度认可。可是,现在军委的电报明确,陈谢兵团要受陈唐兵团的指挥,大家有意见。
陈谢兵团行军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陈赓资历很老,甚至远远超过了陈唐兵团的两位首长,让两位资历浅的将领指挥资历深的将领,这看上去有些不合适。
第二,陈谢兵团有两个主力纵队,四纵和九纵,而陈唐兵团也有两个主力纵队,分别是三纵和八纵,两个兵团的兵力规模相当,为何陈唐兵团要指挥陈谢兵团,大家不理解。
陈赓很快知道了大家的议论,对于这封电报,他早就已经回电了,坚决服从军委命令,两军统一行动时,会坚决接受陈唐指挥的。
可是,陈赓如何安抚兵团里这些有意见的人呢?首先,他要求大家胸中一定要有大局观,一定要听安排,都是为了打仗,不要争指挥权,更要汲取确山战役的教训。
陈赓
当时,就是因为陈谢兵团和华野的三纵,对彼此兄弟部队都不熟悉,陈赓在协调指挥华野三纵的时候,略显谦虚,照顾情绪,对华野部队特点也不了解,最终确山战役打得不太理想。
陈赓和陈士榘在战后,都将打得不理想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但同时指出了战役协同指挥不顺畅的问题,因此都建议军委加强这方面的协调指导,不能再出类似的问题。
其次,陈赓给大家讲了他所理解的军委的意图。实际上,两个兵团都是临时性质的,陈赓的实际命令只是纵队的司令员,而陈士榘是华野的参谋长,唐亮是华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是妥妥的兵团级的领导,在职务上都要比陈赓大半格。
从职务层级上看,军委这样的考量和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何况,陈唐兵团无论是兵力总数,还是武器装备,都要明显好于陈谢兵团。因此,陈赓也是迅速领会了军委的意图,表示了绝对服从。
左为陈毅 右为陈士榘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取得宜瓦大捷,歼灭刘戡29军近30000人。胡宗南急了,担心西安不保,急调驻在陇海西段的裴会昌兵团向关中靠拢。
这样一来,洛阳的兵力就空了,只有国民党206师不足20000人,陈赓敏锐地觉察到,解放洛阳的窗口已经出现了。现在他有两个纵队,再加上陈唐兵团的两个纵队,再加上一些地方武装,敌我兵力比例达到1:5,这一仗就非常有把握了。
但是,这又牵扯到了两个兵团协同的问题。因此,在战役发起前,陈赓便给军委发报,表示坚决服从陈唐兵团指挥,又提出了几个具体的协同问题,军委都予以了采纳,最后两个兵团合力,取得洛阳战役的胜利。
陈赓
值得一提的是,陈谢兵团在这场战役中,打得非常坚决,也打得非常惨烈,数千名同志牺牲,但也收获了巨大战果。值得一提的是,敌206师师长邱行湘,就是在准备化装逃跑的过程中,被陈赓部队抓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