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西楚霸王的
项羽
,最终还是在与刘邦的对战中失败。垓下之战,项羽不敌韩信,只好仓皇撤退,逃离到了乌江岸边,
“不敢过江东”,项羽自知大局已定,拒绝了坐船离开的请求,最后在乌江边自刎。
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枭雄,项羽的死让人感到惋惜,从垓下出发到乌江,这一段路上他遭遇了些什么?又是如何下定自刎的决心。乌江的位置又在哪里,距离垓下有多远呢?
一、垓下战败逃至乌江,距离多远?
公元前203年,刘邦采用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之后,决定将和项羽的合约撕毁,认为此时是灭楚的好时机。于是汉军对于楚军发动了攻击,
当时汉军追击楚军直到夏南,另一面韩信也率兵南下,一同围攻楚军。
紧接着垓下之战也即将拉开帷幕,汉军步步紧逼,导致项羽不断率军向东南方向撤退。
两军在垓下发生决战。
汉军共有三十万,而楚军只有十万,还被包围,这时候的楚军已经是无法逃离的架势了。
到了晚上,
项羽坐在营帐中突然听到了楚军的歌声
,项羽怀疑汉军将楚国征服了。而楚军也惊慌失措,士兵们的士气全部溃散,
项羽见状知道必须立马突围。于是他率领了八百骑兵,开始南下,而垓下正是位于安徽省灵璧县附近。
汉军派出的五千骑兵追击,
当项羽渡过淮河时,自己的兵马只有一百多人了
。紧接着他又经过了阴陵,则是秦朝时期的一个郡县,后成为楚国的属地。而他在阴陵大泽失陷后,遭遇到了汉军的追击,
等一路逃到了东城,只剩下了二十八人。
这里的东城就是如今的定远县,在《史记》中记载,阴陵县距离定远县一共有六十里,也就是如今的三十公里。现在的定远县是后来搬迁的,如果是东城旧址其实和现在的定远县,又相隔了五十里。
可以说我们能看到项羽这一路上的不断逃亡,
从东城出来他又经过了清流关
,这里是清流山的一条关隘,而清流山也是在此地分隔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清流关出来之后,
项羽率兵行至九头山,九头山在如今的全椒县境内,从九头山出来,项羽又逃至一山。
此山尽管没有命名,但由于项羽再次命令骑兵从四个方向突围,因此被后世的班固称作“四隤山”,此山和如今的和县连界。
等到从四隤山出来,项羽也摆脱追兵逃到了乌江岸边,如今的乌江在安徽省的和县境内。
而这里也成为了项羽的最终归宿,其实这条路线对于项羽而言,并不是他最熟悉的路。另一条东路对他来说最有地形优势,早些年他跟随叔父便是行此道,但是如今这条路上已经被汉拳控制,他不得已擦选择了南下。
可以说
这条路向南突围,一路行至乌江,从清流上到乌江一共约莫360华里
,从垓下出来后到淮河渡口约莫有100华里,所以从垓下到乌江一共与460华里左右,
换算成现在的公里,便是230公里
。从如今的地图来看,从灵璧县到和县,也是230公里左右。
但
这230公里,却是项羽人生走过的最后一段路。
到了乌江岸边,望着滔天的河水,他的心思深沉,在对岸便是江东,
要是成功离开,项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项羽那骄傲的性格,他不会让自己像一个失败者一样,回到家乡,于是他选择自刎乌江。
二、项羽乌江自刎全过程:一路被追杀
当项羽从垓下逃离之后,其实这场战争的失败就已经被注定了,毕竟敌众我寡
,他只有八百人可以跟着突袭,可是汉军追击的都派出了五千人。
四面楚歌让项羽悲痛万分,于是念下了著名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包含了项羽的悲痛之情,一行人也是闻者落泪,在阴陵县迷了路,询问农夫哪条路是正确的。但这
农夫也是欺骗他,给他指了错误的方向
,这一行人进入了沼泽当中。面对追赶到的汉军,项羽拼命突围,最后也只有不到三十人跟着项羽出来了。
看着后面的汉军,
项羽为了振奋人心,随后大声呼喊道,自己领兵打仗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不怕我。
但是今天我恐怕要折在这里了,不过这都不是事儿,大不了今天我给大家打个痛快的仗,冲破突围将汉军斩杀。这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不是我项羽作战的错误。
随后一行人从九头上,很快逃到了前文提到的四隤山,
项羽为了突围,将剩下的骑兵分成了四个分队
,让他们分别从是个方向突围。面对汉军的包围,
项羽身先士卒做了示范,随后率兵突围斩杀汉将,和骑兵们在山东边三个地方集合。
汉军这边的杨喜上赶着追击项羽,
结果项羽怒目圆睁直接呵斥他,杨喜吓得不敢动弹
,连人带马的落了下去。这时候的项羽英勇顽强,很快和骑兵们汇合,找不到项羽身影的汉军只好分成几路,再次楚军实施包围。
项羽提刀再战,接连杀了百八十人
,有了项羽的冲锋和鼓劲,剩下的骑兵也个个势如破竹,跟着他抵达了乌江沿岸。看着辽阔的江面,乌江亭的亭长正准备好了一艘船等待项羽,过了河就是江东,江东虽然不大,但是也足够项羽暗中筹谋了。
但此时的项羽却并没有立马上船,我想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从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自信甚至自负的,又天生神力,
光凭个人素质,是绝对远超刘邦的。
可是为什么自己还是不如刘邦呢?为什么那些良臣名将都是刘邦麾下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羽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此时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项羽他又在想什么呢?面对亭长的劝说,
史书记载叫:“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就是说项羽笑了笑然后说,今天是老天爷要亡了我,我还何苦渡河呢?
其实前面项羽也提到了,他觉得如果自己今天死在这里,是老天爷要除掉他。
但事实证明,要除掉他的不是老天,而是刘邦。项羽又接着说,自己带领了八千江东子弟西征,眼下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等我回到江东,
就算是父老兄弟可怜我让我当王,我哪里来的脸做?
面对这些人的死亡,项羽的心中是有愧疚的,从他的心中更是涌起了一股极大的悲伤。汉军即将到来,乌江亭长见状也十分焦急,他苦劝项羽但是项羽不愿离开。项羽沉思许久,终于做下了决定。
他知道亭长是一个忠厚之人,如今没什么可给他的,
自己的战马跟随了自己五年,如今便送给亭长了。
其实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项羽的死意已决了。自己是一身轻松,除了这一匹陪伴多年的战马,又不忍心杀掉它,将自己唯一的遗产托付,他也能死的安心。
乌江边,楚军肃穆悲痛,真到了这个时候,看着追上来的汉军,已经是无力反扑。
项羽让所有的骑兵下马,手持短刀和迎上来的汉军对战
。所谓穷途末路的时候,人不怕疼更不怕死,项羽忍着身上的伤痛,尽可能诛杀更多的汉军。
没过多久,他的身上已经有了十来处的伤口,也察觉到了自己体力不支。身边的楚军战死的越来越多,他带来西征的人,终究是一个都没剩下。
就在这时项羽回头,看见了一个老熟人,汉军的司马吕马童,项羽称他为故人,可见二人曾相识过。
吕马童这才和他对上了脸,
他当即指出“这才是项王!”
面对吕马童的指认,项羽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说,
刘邦用千金以及封侯万户来悬赏我的脑袋,我就给你做个人情罢了
。随后项羽提起手中的剑,自刎而死,结束了他的一生。
而
在他死后,无数人瓜分了他的遗体
,后都被封侯。只是当我们看到一代霸王,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的时候,不免有些唏嘘。甚至许多汉军都没想到,今日在乌江边真能杀了项羽,毕竟在之前的多次交锋中,项羽率领的楚军气势强盛。
一代枭雄也就此陨落,可以说在《史记》的记载中,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悲剧人物,所以尽管项羽兵败,但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也依然是一个值得记住的英雄。
三、最后一段逃亡之路,项羽的心境变化
从垓下到乌江,460里的距离,放在如今一天便能开车走个来回
。但对于当时的项羽而言,是一场无止境的逃杀,我们可以在这场逃亡之中,看到项羽的心境变化。
从
最初突围垓下时,他虽然有些讶异,但他是相信楚军是能够逆转战局的
,否则也不会带领八百骑兵突围。这一路行至阴陵,因为错误的方向,让他在大泽失去了七百多人。
这时候的项羽,也
知道今日恐怕活下来没有那么容易了。
但是
他不服,他不服刘邦,只把这一切都怪罪到老天身上
,他鼓舞将士们,跟随自己突围汉军,杀光所有的汉军将领。于是他终于成功逃到了乌江的时候,这偌大的江面让项羽停住了脚步,跨过去是江东,留下来就是死亡。
但
对于项羽的性格而言,他宁愿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意像个缩头乌龟一样逃回去
。回去后又该如何面对那些百姓们,所以在这里项羽逐渐的接受了自己的死亡。只要不过河,他的死亡是注定的。
所以他平静的将马留给了亭长后,带领骑兵和汉军展开最后一段殊死搏斗。接受自己的死亡,也让他不畏惧死亡,最后还能坦然的说把自己脑袋,给吕马童送个人情。所以项羽的死,对他而言,最后的豁达才是他之前真正缺乏的,只可惜他已经想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