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元璋召来大舅子郭德成叙旧。事后,朱元璋给郭德成塞了2块金子,并嘱咐道:“不要告诉别人是我赏给你的,否则一个个都来找我讨要赏赐。”郭德成满脸感激,心中却翻江倒海:不告诉别人,那岂不是死路一条?
01.两个哥哥封侯,自己却是无品小官
郭德成与朱元璋的渊源,要从其父亲郭山甫说起。郭山甫是濠州人,相传他识人断命,从未失手。
有一天,还未发迹的朱元璋率军路过郭家,郭山甫见朱元璋相貌雄伟,便给他面相。半晌,郭山甫大惊道:
“您实在是贵不可言!”
郭山甫有三个儿子,长子叫郭兴,次子叫郭英,三子正是郭德成。贵人就在眼前,郭山甫岂能错过。于是,他把大儿子郭兴和次子郭英叫来,告诉他们说:“我相中了可以给你们封侯的人了!”
接下来,郭山甫不仅倾囊资助了朱元璋,还安排三个儿子追随朱元璋,且让女儿郭氏侍奉朱元璋。以此让朱郭两家的关系更为亲密。
区区一位看相人,居然有如此野心和投资眼光,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时光如梭,霞起霞落;群雄争霸,天降重任。不出郭山甫所料,朱元璋终于成了皇帝,他的投资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儿子郭兴和次子郭英皆以功封侯,女儿郭氏则成了朱元璋极为宠爱的宁妃,一度掌管后宫。
至于郭德成,只做了个骁骑舍人这种无品的小官,每次上朝都只能站到最后面。这难免让人惊叹,难怪当时郭山甫只断言长子和次子能封侯。
好在,郭德成性格豁达,对此并没有在意。
02.与朱元璋喝酒犯了忌讳,机智应对逃过一劫
郭德成不争不抢,甘做绿叶的做派,让见惯了争风吃醋的朱元璋很满意,为了不委屈这个大舅哥,朱元璋决定给大舅子升升官。
于是,朱元璋召来郭德成,开门见山道:“你功劳不小,但官职不高,朕看有点委屈,我给你个大官当吧。”
出人意料的是,郭德成却连忙推辞道:
“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可是我脑袋瓜不灵,又喜欢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人害己吗?”
郭德成喜爱喝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倘若做了大官,担子就更重了,自然无法随时随地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与朱元璋相处甚久
,深知朱元璋敏感多疑,升官一事,是真是假,一时难以判断。再加上自己真的喜欢喝酒,一旦喝酒误了事,以朱元璋的性格,自己恐怕是小命不保。所以,郭德成毫不犹豫就将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推掉了。
郭德成嗜酒如命,朱元璋自然有所耳闻。见大舅子态度坚决,朱元璋只好作罢。不过,念及郭德成深明大义,此后一有空,朱元璋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有一次,朱元璋照例请来郭德成喝酒。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郭德成顿时酒性大发,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很快便烂醉如泥。
朱元璋见郭德成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满嘴胡话,醉得不像样,便提醒道:
“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
郭德成嘿嘿傻笑道:
“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打理起来费时费力,若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元璋顿时面红耳赤,心想:
“亏我如此善待这小子,他竟敢侮辱我!”
原来,朱元璋少年时,为了混口饭吃,曾在寺庙当过和尚。当他成为皇帝,“光”、“僧”、“无发”等,都成了要避讳的字词。朱元璋静静地看着郭德成,见他浑然不觉,不免怀疑是自己多疑,最终还是让侍卫将烂醉如泥的郭德成抬回了家。
郭德成清醒后,才意识到自己酒后失言,顿时惊恐万分。思前想后,他一咬牙,将自己的头发剃光,并打扮成和尚的模样,酒还是照喝,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朱元璋见状,不由哑然失笑,明白郭德成是在变相地认错。
03.皇帝赏了2块金子,吓得冷汗直流
只不过,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过郭德成。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又召郭德成进宫。
见到郭德成,朱元璋笑眯眯地说:“上次想给你封大官,你不愿意,朕实在过意不去,这次就赏你两块黄金,算是对你的补偿吧。不过,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是我赏给你的,否则一个个都来找我讨要赏赐。”
郭德成致谢后,满脸感激地接过黄金,
心中却翻江倒海:不告诉别人,那岂不是死路一条?
要知道,朱元璋赏赐给大臣的黄金,都是从府库里拿出来的,上面皆刻有印记。倘若郭德成不告诉他人,出宫门时,一旦被搜身,岂不成了盗窃?如果没被搜身,那就更麻烦了,朱元璋一定会认为,郭家已然权倾朝野,真把皇宫当成了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一路上,郭德成苦思冥想,临近宫门时,突然灵光一闪。他先是将藏入袖中的黄金放进靴子,还特意露出半截,然后假装喝醉了酒,晃晃悠悠走到宫门,叫侍卫搜身。
侍卫一眼就看到黄金,倒也不敢多问,等到郭德成出了门,这才跑去向朱元璋汇报。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侍卫尽职尽责守,郭德成也守口如瓶,自己这个大舅子,的确是个胸无大志,本分听话的人,自此,再也没有试探过郭德成。
后来,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杀了不少有功之臣。像胡惟庸案、蓝玉案和空印案,动辄牵扯数十万人,坐死者甚众。而郭德成,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明哲保身,躲过了这些血雨腥风,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