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一三事件后,李德生搜出3大军区司令员信件,周总理:概不追究
创始人
2025-07-24 02:32:14
0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484期。1971年,时任

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奉毛主席之命调查“九一三”相关涉事人员。

李德生是军委办事组成员之一,但他跟一众四野将帅并无直接关联,反而一度是受排挤的对象。

所以在事发后,中央领导十分信任出身二野的李德生,让他直接参与到重要的调查工作中。

李德生带人搜查了毛家湾等地,并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不少有用材料。林帅生前担任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当年曾有不少人希望攀附领导关系,专门写了不少吹吹打打的文章和信件。其中有三封信件,是军队重要干部写给四野统帅的。李德生办事严谨不敢怠慢,立即将这些信送到中南海,亲自交给周总理。

不过周总理认真查看了这三封信后,做出决定:没有什么实质问题,概不追究。

这种事情,周总理可以做主,但显然需要谨慎。为何总理果断做出了“不追究”的决策呢?1971年后像“黄吴李邱”等四野将领,以及一批各大军区的干部受到调查和处理,有的甚至获刑多年。老成持重的周总理自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不会随随便便做决定。

这三位给林总写信的高级将领,分别是开国上将韩先楚、杨得志和许世友

,九一三事件期间,他们分别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和南京军区司令员。

原来这3封信,并非写给林帅一个人,最终还要呈送给毛主席。

按照军内流程,大军区司令员向军委做汇报,先把信件送到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帅那里,再转送主席,是合乎规定的。

只不过当年叶群出于各种考虑,总会扣住一部分信件,最终没有到达毛主席。至于林总是否看过,已无从得知了。更关键的是,周总理已经审查完毕,这3封信属于正常请示和军内工作汇报范畴,并不涉及相关集团的阴谋或溜须拍马的内容。

周总理深谋远虑又爱惜人才。特殊时期,一点风吹草动也可能给忠臣良将招来麻烦。本来没有什么事,报上去反而造成不好的效果。既然信件内容没问题,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对相关干部和信件给予定性,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总理设法保护的党内、军内干部非常多,其中有不少都是类似的情况。

这一次虽然涉及到敏感事件,但总理判明情况后,仍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果断批示:概不追究。

事实上,韩先楚在军中的形象一直都是“战将”,只爱研究带兵打仗,平时基本不问政治、也不擅长搞上下级关系;杨得志在红军时虽然跟过林帅,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多数时间不受林总节制,二人私交并不密切;许世友更不用说了,他是红四方面军、三野体系的虎将,军事生涯中跟四野统帅几乎八竿子打不着。

他们会给林总写信,完全是担任各大军区司令员的工作需要。

周总理看问题十分透彻,充分信任这些久经考验的革命同志,他当年对于这些信件的处理方式是恰到好处的。一件具体的事情,其实也是周总理厚重人品和工作风格的缩影。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导语:中国之所以会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文明得以流传的国家,是因为我们的古人早已经确立了安全...
原创 明... 太监,一个悲催的群体。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野史小说,太监似乎都是祸国殃民的存在。确实,太监群体中涌现...
原创 三... 很多读者对三国的印象,就是谋士们出谋划策,武将们负责打架争地盘。说来说去,也都是那几个众所周知的谋士...
原创 刘... “兵者,诡道也。”将领指挥用兵的方法,可以有无数种。同样一批士兵,落在不同将领的手上,完全有可能发挥...
原创 长... 廉颇擅长打防守战,而且在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中,他是最擅长防守的一个将军,即使像白起、王剪这样攻击性十...
原创 军... 相信常看电视的人,应该对戴笠和毛人凤两人很熟悉。每当看到这两人,军统和中央统的勾心斗角甚至兵刃相交也...
原创 史... 弓箭手在古代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超远距离的射程让他无需和敌人正面对抗就能够轻松赢得胜利,常常我们能看...
原创 明... 明朝前期发生过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这两桩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三个人最为明显...
原创 多... 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是完全有资格争夺皇位的。他有两次争夺皇位的机会,而且也都是被看好的...
原创 在... 北宋,文武百官的工资很高,年终奖却很少。每年冬至,皇帝给高级干部们发年终奖,宰相、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