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众多的内阁首辅中,哪一位最厉害?
创始人
2025-07-23 23:02:16
0

张居正,

明代众多的内阁首辅中,最厉害,堪称千古能臣。

1584年,

万历皇帝

下令抄了

张居正

的家。结果,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内阁首辅张家竟只有白银20万两!

而且这事闹大了,张家十七口人因此被活活饿死,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愤而自杀。如果张居正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他可是大明朝毋庸置疑的功臣啊!

张居正以一人之力,强行给大明王朝续命76年,光这份功绩,就无人能敌。

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张居正虽“功勋卓著”,但他身上充满了争议。

他一手缔造了“万历中兴”,对万历皇帝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不仅将万历皇帝“扶上了马”,还顺利送了一程,但万历却对他恨入骨髓,在他死后不久,就对其反攻清算,将张居正抄家掘墓。

一身赞誉是他,污名满身也是他。

梁启超称赞

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的政治家

当年明月则评价

张居正是一个天才、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他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一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那张居正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作为一个内阁首辅,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咱们得先从张居正非同寻常的童年说起。

一、少年成名、入主内阁

张居正,字

叔大

、号

太岳

,初名“

白圭

”,1525年,出生于湖广江陵一个读书人家里。

与父亲

张文明

的“死读书”不同,张居正从小就展现出了“天才”的一面。

他5岁入学、7岁就能将诸子百家倒背如流,12岁就考中了秀才。

这让苦读了一辈子书,才考中秀才的张文明非常高兴,觉得这小子日后肯定能光宗耀祖、显亲扬名。

荆州知府

李士翱

,大概从这个少年郎身上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于是,他替这个少年郎改了一个更大气、更有寓意的名字——

张居正

13岁,张居正信心满满地参加乡试,得到了湖广巡抚

顾璘

的大加赞赏:

“此子将相才也

!”

然而,顾璘为了磨砺张居正的心性,故意让他名落孙山。

直到三年后,张居正才考中举人,七年后,张居正一举中第,成了翰林院的一名庶吉士。

张居正少年成名,时人皆称他为“神童”,然而自他23岁踏入官场,整整十年,他的官阶未上升一级,一直是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然而,张居正官阶虽低,但他入阁拜相的志向,从未改变,而且,越来越坚定、明确。

这十年间,张居正深入民间,亲眼看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他冷眼旁观,亲身领教了

严嵩、夏言、徐阶

等内阁首辅们的权谋智计。

1564年,39岁的

张居正

徐阶

的安排下,进入

裕王府

,和

高拱

等人一起,成了裕王的侍读讲官。

三年后,

嘉靖皇帝

一命呜呼,运气爆棚的

裕王

接过了老爹手中的权力棒,正式成为大明王朝历史上第12位皇帝——

隆庆帝

张居正也水涨船高,以“王府旧臣“的身份,正式入职内阁。

张居正进入内阁的时候,正是大明王朝文臣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特别是内阁首辅这个位置,更是香饽饽,每隔几年就得换个人。

严嵩搞倒了夏言,徐阶又搞倒了严嵩,没几年,高拱又把徐阶拉下了台。

真可谓是“首辅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1572年,隆庆皇帝因常年带病在后宫奋战,又用药不当,服食丹药过量,终于在36岁时,就紧着去地府找嘉靖汇合了。

临终前,隆庆皇帝将年仅十岁的太子

朱翊钧

交到了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大学士高仪手中,并交代他们尽心辅政。

高拱位极人臣,趴在老皇帝床边,哭得情真意切、肝肠寸断:

“陛下,十岁小儿怎可治理天下啊!”

借着影影绰绰的灯光,

张居正

和司礼监秉笔太监

冯保

意味深长地对视了一眼:高拱下台的时机到了!

不久,冯保在张居正的暗中支持下,屡次向

李太后

告状,说高拱“

藐视皇帝、专政擅权

”,一个月后,高拱被逐出内阁、黯然回到原籍。

张居正隐忍20年,

内抱不群、外欲浑迹

,终于如偿所愿,成了内阁首辅。

这一年,张居正只有47岁。

与他的前辈们相比,张居正已算“年轻有为”了。

严嵩坐上这个位子时,年68岁,徐阶59岁,高拱58岁

在政治斗争中,

年龄,向来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资本

而张居正拥有的资本,远远不止这一个。

二、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朝堂

当上内阁首辅后,张居正曾骄傲无比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非相,乃摄也

”。

前半句,张居正说他不是宰相,这是实话。

内阁首辅虽拥有宰相之权,却没有宰相之名,它的官方名称叫做

“首席内阁大学士

”,

主要为皇帝提供草拟、奏对、咨询等服务。

后半句,张居正说他是摄政,这其中虽有吹牛的成分,但也是实话。

张居正当首辅时,

万历皇帝

年仅10岁,还是个读奏折都读不利索的孩子,自然对张居正言听计从;

皇帝的亲生母亲

李太后

,对张居正也是欣赏有加,不管是朝中的事,还是皇帝的事,都要请教过“张先生”,心里才踏实。

除此之外,司礼监秉笔太监

冯保

是张居正的同谋兼死党,有了他,张居正的任何政令,进了皇宫畅通无阻。

抗倭名将、蓟州总兵

戚继光

,是张居正的得力亲信,戚继光每年送入张府的银子和美女,不计其数。

辽东总兵

李成梁

是张居正重点提拔的对象,二人之间不仅是同僚,更是知己。

此时的张居正,上有皇帝、太后的鼎力支持,下有门生故吏遍布朝堂,

在大明63位内阁首辅中,张居正无疑是其中权柄最大的一位。

要权有权、要人有人,再加上,此时的张居正年仅47岁,身强力壮,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三、不惧压力、厉行改革

在仔细研究了大明王朝面临的问题后,张居正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改革

内政上,他推行考成法,大力整顿吏治,厘清了六部及各单位的职责。

此后,贪官被迫收敛、冗官自动裁撤、懒官不敢怠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经济上,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缴税土地因此增加了三百万顷,国库迅速充盈起来。

他又雷厉风行地推行了

“一条鞭法”

,将田赋、徭役等杂税,折合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地多者多出,地少者少出,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军事上,他用李成梁镇守辽东、用戚继光镇守蓟州,大明王朝的边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有人说,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

也有人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是明朝中叶以来,国家实力最强的一段时期。

但张居正的为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他做事雷厉风行、工于心计、独断专权,很少考虑其他僚属的意见,再加上,改革触动了很多当权者的利益,所以,张居正在朝中的朋友不少,但敌人更多。

他们都在等,等一个可以扳倒张居正的机会。

1577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张居正的老父亲死了。

按照祖制,张居正这时应该辞官回到祖籍,坚持守孝27个月,直到期满后,才能再回来上班。

这叫做“

丁忧

”。

张居正很为难,一方面他身为人子、很想为父亲守孝,另一方面,改革已初见成效,这时候如果他离开,大半生心血必会付诸东流。

好在,“丁忧”中还有一项特例——

夺情

如果国事需要,皇上可以特别下诏,允许官员放弃守孝、继续留任,只不过,有明一代,被“夺情”的官员,除了武将,少之又少。

在队友冯保的暗中操作下,万历皇帝下令让张居正“夺情”,张居正终于不用走了!

“安定社稷,朕深切依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你部里即往谕着,不必具辞。”——《明史》

树欲静而风不止,张居正万万没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等着他。

1577年10月15日,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破了天际。官员们纷纷传言,这一定是因为首辅不肯回家丁忧,上天发怒了。

第一个向张居正发起攻击的,是张居正曾经的学生、翰林院编修

吴中行

紧接着翰林院检讨

赵用贤

、刑部员外郎

艾穆

、主事

沈思孝

一齐上疏,弹劾张居正:应顺从百官之意、回籍守孝。

张居正再也忍不住了,他知道,大明文官一向擅长以纸为刀,以笔为剑,杀人于无形之中。

但他更知道,而今之计,唯有厉行改革,才能救大明王朝于水火;唯有身居高位,才能使改革令出必行、落地生根。

无论如何,他眼下不能离开朝廷!

同僚们的弹劾指控,张居正毫不在意;自身的得失毁誉,张居正也在所不计。

后来,张居正惨遭抄家,长子张敬修自杀前在《绝命书》中无限感慨道:

“先公唯期奠天下于磐石,既不求誉,亦不恤毁,致有今日之祸!”

身为大明朝的臣子,他只想把这积弊丛生、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从灭亡的边缘上拉回来;他只要这大明的边境安稳、官员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足亦!

非常之时,当做非常之事。

张居正在请示过皇帝之后,决定给反对他的人,一点颜色看看。

1577年10月23日,直言犯谏的

吴中行、赵用贤

梃杖六十,

艾穆、沈思孝

梃杖八十,行刑后,收监充军。

万历皇帝也十分给力地补发了一道诏书:

若有胆敢再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朝堂终于回复了平静,但张居正知道,这下面必定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张居正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他还活着,一定要把改革推行到底,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做好。

“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明史·张居正传》

这之后,张居正的改革力度更大了、要求更严了、对人也更苛责了。

四、一片忠心、直言敢谏

1580年,18岁的万历皇帝一不小心喝大发,借着酒劲,万历也不知怎么竟看上了一个小太监,非要对方给他唱歌。

小太监吓得浑身如筛糠,别说唱歌,连话也不会说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何况这还是个喝醉的皇帝。

小太监被逮住当场打了一顿,临了,还被割了头发,万历美其名曰“割发代首”。

万历的酒疯耍完了,正准备回去睡觉,谁知太后宫中的一位太监,突然出现——

李太后

要召见皇帝。

万历一步三摇晃,好不容易到了母亲的寝宫,这才发现,气氛不对。

还没等万历跪稳当,李太后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听到最后,万历都觉得自己十恶不赦了。

李太后或许觉得靠骂解决不了问题,又拿出了一本书,扔到了万历面前。

经过一顿痛彻心扉的思想教育,万历的酒早就醒了一大半,他颤抖着拿起地上的书,差点没吓晕过去。

这本书叫

《汉书》

,李太后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是

《霍光传》

太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再这么做皇帝,朝中早晚有人废了你!

当然,这个“有人”指的就是

张居正

李太后觉得,此时把张居正抬出来吓吓孩子,刚好能发挥一下首辅的余热,可在万历看来,张居正就是当朝的“霍光”,是一个敢废立皇帝的权臣。

一颗仇恨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这对昔日亲密无间的师生和君臣之间。

张居正浑然不觉,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对皇帝严加管教。

万历坐姿随意,张居正当场呵斥纠正;万历零花钱不够用,下旨向户部借钱,张居正一口回绝;万历宠幸宫妃,张居正心急如焚,立即上疏劝阻……

张居正多想把万历培养成一个千古明君、圣君啊!

可欲速则不达,何况万历的思想,早就开了小差了。

张居正越是严厉,万历对他越是反感;

张居正越是大权在握,万历对他越是怀疑忌惮。

五、坚守原则、和光同尘

1582年7月,58岁的张居正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

临终前,万历皇帝亲来探望,他紧紧握住张居正的手,满怀不舍地说:

“先生大功,朕无以为报,只能看顾好先生的子孙。”

然而,转眼间,万历皇帝就把对张居正的满腔怒火,统统发泄到了张家人身上。

张居正死后4天,云南道监察御史

羊可立

上了一道奏疏,弹劾已故大学士张居正“

隐占废辽府第田,乞严行查勘

”,

辽王次妃

也趁势奏称“

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在经过两年的发酵和海量的检举信下,1584年,万历正式决定对张居正抄家。

张居正的长子

张敬修

不堪受辱,在狱中愤然自杀,三子

张懋修

自杀未遂,与次子

张嗣修

一起被流放边地,其他三子或逃亡、或被贬,张家满门,犹如堕入人间地狱。

为了防止张家人私藏财产,主持抄家的刑部右侍郎

丘橓

和司礼监太监

张诚

,竟下令对张家女眷搜身,官兵们趁机行猥亵之事,就连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亲,也未能幸免。

抄家官员把张家翻了底朝天,最后只找到了

黄金2400余两,白银107000余两

,其他财产全部加起来,共折合白银共计20万两。

如此算起来,还不到冯保家产的1/10。

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明神宗实录》

即使如此,张居正已比很多官员富有了。

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张居正作为一位朝廷重臣,竟家财万贯,显然他不是一个清官。

张居正当然不是一个清官,他也从不要求自己做圣人。

但他心里真的装着大明的天下和百姓,也真的地想干事、能干事、而且能够干成事。

权力、美色、金钱,他样样都沾,但他有自己的底线。

他收受大臣的贿赂,但坚决不受李成梁的贿赂,李成梁不惑不解,他解释说:

“你有血战之功,我要是收了你的钱,还对得起开国皇帝吗?”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信念、有手段、有理想的大明首辅。

和同时期很多尸位素餐的官员相比,张居正活得坦荡、活得真实、也活得更有价值。

总结:

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让大明王朝得以在风雨飘摇中,又苟延残喘了76年。

然而,自负狂妄的万历皇帝,仅仅用了2年,就以举国之力,打倒了张居正,轻而易举废除了他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

大明王朝从此滑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后,无论朝上君主,还是朝下大臣,再无一人能扛起大明中兴的大旗。

直到1644年,大明的丧钟敲响,末代崇祯皇帝才想起张居正,无限感慨道:

“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

国难思良将,乱世念忠臣,可惜,世间再无张居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全文共195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登基了四百多位皇帝,有正正经经建国或顺位的,也...
原创 神... 关于楼兰古国,历来就有无数的传闻,尤其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加让人记忆犹...
友谊赛阿森纳1-0战胜AC米兰... 直播吧7月23日讯 在一场友谊赛中,阿森纳1-0击败AC米兰,萨卡打进唯一进球。 赛后队长厄德高还接...
教育部办公厅主任朱小杰,职务调... 同济大学新闻网7月23日消息,日前,上级决定:朱小杰同志任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公开信息显示,...
差距明显!阿森纳1-0AC米兰... 直播吧7月23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足球友谊赛中,阿森纳1-0击败AC米兰。以下为双方全场数据对比: 阿...
这季毕业游 “00后”玩出新花... 随着高考录取结果的陆续公布,毕业旅行市场进一步升温。携程数据显示,高考结束后的首周,高中毕业生群体在...
上博东馆第二轮书画高清全纪录:... 獭的游乐场 世界如此精彩,值得我们探索、感受、记录、分享。 70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上海博...
原创 孙... 孙传庭这个名字似乎跟晚明朝廷有着一份天然的联系,后世更是夸张的说,孙传庭死大明必然终结,足可见孙传庭...
原创 花... 中国古代能够名传千古的女性很少,哪怕是像马皇后那样贤能的皇后,史书上也没有留下确切的名字,而能够去领...
原创 历... 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一般在乱世之中依靠自己能力崛起的将军皇帝是非常多的,每次在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