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兵家四圣之一,是我国军事视线“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如果不是有韩信,大汉江山不一定能打下来,但韩信在汉朝建立后作为异姓王,也注定会被刘邦视作眼中钉。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后向刘邦请求做代理齐王,但当时刘邦正被刘邦紧围困在荥阳,情况危急,因此刘邦非常生气,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
不过谋士张良、陈平纵观时局,如果刘邦与韩信在这时闹掰了,对刘邦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坏处多多,因此低声对刘邦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于是刘邦便立韩信为齐王,让韩信去攻打楚军,但从这时起,刘邦对韩信有了很大的心结。而齐国被韩信平定后,项羽手下猛将龙且战死,情况对项羽也是大为不利,项羽因此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三分天下,韩信大可安心称王齐地。
韩信便将自己跟随项羽时的情况与跟随项羽时的处境做了对比,认为刘邦就是他的伯乐,因此他对武涉说:“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劝说失败后,齐人蒯通便用相人术劝说韩信,他告诉韩信:“你功高盖主,名震天下,刘邦肯定会对你心怀猜忌,现在刘邦重用你,以后他也定会为了自己的江山杀了你。”
蒯通言之有理,韩信的心中也有所松动,但他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刘邦,认为刘邦将来会念在他立下的功劳上,不会夺取他的齐国,最终并没有答应三分天下的计谋,而韩信的悲剧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刘邦的天下还没有打下来时,他既慷慨犒赏韩信,也给了韩信大片的封地。后来刘邦一统天下,建立西汉,坐稳皇位后,便以谋反为由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而韩信也知道自己善于打仗,立下过很多战功,并不愿与不及自己的诸侯王处在同等地位,而且他也知道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但他却不善于左右逢源,当刘邦故作悠闲的问:“像我的才能能统帅多少兵力?”
韩信却答:“陛下不过能统率10万。”
刘邦又问:“你怎么样?”
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
这时刘邦心中已是不满,但韩信却没有在意,继续讲道:“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便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而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并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这话让刘邦听着很是不舒服,但他并没有急于表现出来,刘邦虽然打仗不行,可善于观察时势,懂得进退,他在等机会擒拿韩信,而君臣已是两心,韩信最终反了。
刘邦的妻子吕后得知后便与萧何计谋,将韩信骗到了宫中,然后将韩信绑了,韩信难逃一死,临死前大喊了三字:“我不服!”这话如今也已成年轻人喝酒时的口头禅,你肯定也喊过。
韩信死后,他的三族也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