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月8日至12日(儒略历2月),俄罗斯帝国突然爆发了一场革命运动,史称二月革命。
谁也无法想象,统治了俄罗斯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短短几天内土崩瓦解。
没有任何反抗,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顺利接过了国家最高权力。
躲在瑞士避难的列宁难掩心中的震惊,用他妻子的话说:“伊里奇的梦醒了。”
毕竟几天前,列宁还对年轻的手下说,我们这些老人上了年纪,怕是活不到革命成功的时候了,只有在梦里看到未来的革命。
列宁意识到,苏维埃的机会来了,他必须回国带领布党夺取政权。
统治了俄罗斯300余年的帝国被推翻后,俄国国内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诡异局面——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
对于列宁来说,他是不信任资产阶级组成的临时政府的。
不管是列宁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资本主义产生冲突,还是为了抢班夺权,列宁必须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可当前的形势对列宁并不友好。
简单说一下苏维埃内部的主要政党:
第一个是孟什维克(孟党),主要组成人员是知识分子和高级工人。
他们的主张是向欧洲高能玩家学习,使用西方的先进制度。
在俄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前,接受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领导。
等到发展充分、条件成熟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个是社会革命党(社党),主要组成人员是农民。
他们的主张是推翻沙皇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要代表广大农民的权益,为农民争取土地。
第三个是布尔什维克(布党),也就是列宁创造的政党。
主要代表了工人的利益。
主张是推翻沙皇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绝不与任何资产阶级妥协。
我们从三党的主张看,孟党和社党就是一对CP,两个党派理念太一致了,目标也大差不差,他们都是支持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
列宁领导的布党呢?
早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孟党坚持“大俄罗斯主义”,支持沙皇政府参战。
因此孟党虽然有叛逆之心,但别出来搞事,沙皇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收拾他们。
更何况还顺了沙皇的心意,支持帝国参战。
列宁的布党就不一样了,坚决反对这场帝国主义的大屠杀,不仅反对沙皇统治,也反对国家参战。
这种和孟党截然相反的表现,让沙皇大为恼火,下令通缉列宁和布党成员。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国内,苏维埃的主要组成就是孟党和社党。
至于布党,一部分领导人在国外避难,比如列宁在瑞士避难。
还有一部分领导人被逮捕,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踩缝纫机,比如斯大林同志被逮捕了7次,流放了6次,5次逃脱。
因此,在苏维埃内部布党不仅人少,也没什么话语权。
最主要的一点是,像斯大林和加米涅夫这些布党的主要领导人,二月革命后回到俄国首都,也是支持临时政府的。
甚至有亲信建议列宁,打不过就加入,干脆和孟党合并,一家亲,共同搞事业。
列宁的心口顿感不适,这群老六,真想锤爆他们的脑壳。
可想而知,迎接列宁的是一个地狱模式的开局。
但列宁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坚持梦想,绝不妥协。
哪怕小弟们都想当老六,哪怕布党在苏维埃内部没有话语权,列宁也要去争一争、抢一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回国后的列宁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作了个报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
主要有四点内容:全部政权属于苏维埃,土地属于农民,停止对外战争,召开立宪会议。
这份提纲和孟、社两党的主张产生了直接冲突,因此在内部投票上,孤军奋战的布党双拳难敌四手。
这种局面下,列宁转变思路,把目标瞄向了广大农民。
他用自己的口才,耐心地向广大农民朋友讲述自己的主张。
这一招收到了奇效。
变化就从工人和农民开始,尽管他们没啥文化,但列宁用一张嘴让他们明白,结束对外战争他们的家人朋友就可以回国,就可以保住性命,推翻了临时政府让他掌权,土地就是他们的。
早已被战争和地主折磨得苦不堪言的俄国百姓,听懂了。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
列宁简单直白的肉饼,比临时政府画的菜饼来得更实在。
有了列宁的身先士卒,曾经要投靠孟党的布党小弟们也拿起了宣传武器,开始动员全社会。
报纸印起来,口号喊起来。
《真理报》疯狂加印,很快成为俄国最大的报纸之一。
这么一搞,布党火了,知名度和曝光度飙升。
俄国百姓都知道了有个半秃老人的政党,要结束战争,要给他们分土地。
凭借这番操作,列宁的布党赢得了俄国的民心。
面对气势如虹、来势汹汹的布党,孟、社两党压力山大。
思来想去,他们接受了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的提议,组建“联合临时政府”。
这样一来,不仅符合他们的利益,也能压制列宁的布党。
本来是苏维埃内部的分歧,这下成了里应外合。
愤怒的列宁站出来指责孟、社两党背叛了人民、背叛了苏维埃。
孟党和社党说话了,我们是苏维埃的主要党派啊,不服来投票。
不用想,布党再次被票了出去。
投票永远是二比一。
1917年5月5日,俄罗斯第一个联合临时政府宣布成立。
孟党和社党摇身一变成了执政党,并以苏维埃的名义和资产阶级一起管理政府。
1917年6月3日,召开了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822名苏维埃代表,布党仅占105名。
苏维埃仍被孟党和社党控制。
列宁有苦说不出,布党想要逆风翻盘太难了,除非对手作死。
有大气运之人,必得上天眷顾。
列宁想啥来啥,临时政府真的开始作死。
6月,由于临时政府坚持参加一战,拒绝结束对外战争,俄军迎来一场惨败,40万人被俘,死伤不计其数。
这场惨败让俄国人民和士兵对临时政府的信任降至冰点。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开始动摇。
7月,临时政府镇压起义群众,爆发“七月流血事件”,400多人死亡。
领导起义的布党,开始被人民和士兵当成主心骨和领路人。
9月,临时政府新任命的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叛变。
效忠他的军队挥师北上,枪口直冲首都而来。
首都的临时政府和孟、社二党顿时慌了神,他们没有布党在人民群众和军队中的那种信誉和威望。
于是向列宁求援,希望联合起来对抗叛军。
列宁说,合作可以,但得释放我们的人。
联合政府同意了。
于是,苏维埃三党首次联盟,团结力量,一致对外。
大批布党宣传员进入叛军中,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告诉他们攻打首都是叛国,别干傻事,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国家会宽恕你们的。
事实上,大部分士兵都不知道自己此次的目的是什么,当他们得知要攻打首都时,就更加茫然。
就这样,叛军被瓦解。
通过以上三件事,俄国军民对临时政府有了一万个不满。
这些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仅失去了人心,连维系政权的支柱——军队,也瓦解了。
列宁获得了夺权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枪杆子。
民心和军心,双双收入囊中,苏维埃的话事人终于易主。
列宁的布党首次成为苏维埃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