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创始人
2024-11-21 10:20:53
0

原标题: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那么康熙皇帝曾写错的这一个字,他是在指示世人这其中别有天地,深有含义吗?为何这上百年来无人能改,至今这带有错字的匾额还高高地挂在避暑山庄的门上。

亘古亘今,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早已被人们所分析,或是有口皆碑,或是被后人词严义正,又或是不置褒贬。而今天所及的康熙皇帝,想必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康熙作为一位有名的清朝皇帝,8岁那年即位,14岁时就已亲临朝政,在位时间长达61年,是有史以来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年少时就凸显出他的聪明睿智,神机妙算捉拿鳌拜,夺回执政大权。成年后前往北京,惩办贪污,亲自领兵,平定三藩之乱。这为清朝之后的安定稳固以及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康熙皇帝不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拥有行云流水,势如破竹般的武学功底,其在文学上更是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他博览五车满腹经纶,可这样完美的一位伟大人物竟然也有写错字的时候?

绝妙胜景,发掘此地并取名“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二十年,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跃跃欲试,康熙为巩固清王朝的稳定太平,巩固边疆的军队,于是在距皇都北京有300多公里的大片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而到了每一年的秋分时期,清朝的皇帝都会带领大臣还有各支军队,甚至后宫佳丽、贵族子女等来到这木兰围场狩猎。总共有几千人到访,可见阵仗不小声势浩大。而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训练军队以此来巩固边守防卫。

但皇帝在去往围场的路上,尽是空旷的大草原,皇帝又乃一国之尊,伤到身体可不是小事,于是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问题,就在去往狩猎的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热河行宫也就是如今所说的避暑山庄,正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建立在河北省承德市。康熙五十三年时,有《溥仁寺碑文》书记载,“兹热河之奥壤,乃边塞之神妙。名号不愧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理”。这文中记载的便是承德的所属之地。可见承德自古以来开始兴建的比较晚,所以导致没有名字。

雍正十一年,皇帝将此避暑山庄热河改为“承德”。雍正皇帝之所以取名承德有“承受德泽”的意思。雍亲王继承大统是承受父祖德泽,其意在乾隆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旷日持久,避暑山庄终建成

避暑山庄的建立,总体经历了两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二年,期间康熙北巡从八沟、六沟等地返京再次经过这里,虽是隆冬时节,但热河上营一带“山层叠葱郁,河流四维环抱,热泉奔流涌进,水面无冰之牢”,这样神奇的景观让康熙连连赞叹。于是下令开拓了湖区,修建堤岸,营建宫殿等等,这让这座山庄有了系统的规模,康熙更是为了园中美景亲自提了“三十六景“四字。第二阶段是乾隆时期,从乾隆在位第六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对承德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渐渐的形成如今这番样貌。承德避暑山庄自建立以来到完全竣工,前后历时89年之久,历史十分悠久,这里见证了各个历史阶段发生的惊世骇闻。

而清皇帝们几乎每一位都曾来过这里,康熙帝共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自登基后共来避暑山庄54次。以及嘉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非常短暂,但在他登基后共来过19次之多。

每次来避暑山庄他们都要在这里呆上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清朝重要的政治军队以及民族和外交,这都是国家大事,而几位皇帝都会来到这里处理,他们在位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

寓意深远,匾额“避”字别有洞天

而康熙皇帝曾为承德避暑山庄题写的那块匾额,却成为了如今众多学者研究员争论不断的话题。现在大家去往承德避暑山庄游览参观时,应该还可以看见避暑山庄上边那块匾额上非常明显的“避”多了一横。可是康熙皇帝文武双全,文房四艺更是饱学之士,又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康熙皇帝显贵当权,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们细细钻研,有人说当年康熙皇帝已到了花甲之年,眼花耳鸣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当时大臣们虽然看出了错误,却不敢出言提醒,于是这块有着错字的匾额就这样挂了上去,306年来无人能改,至今还挂在避暑山庄的门上。

而笔者认为,康熙皇帝写“错”的这一个“避”字却是深有含义的:

其一,避免皇宫的荣华富贵,有淡泊之意。在承德避暑山庄时,康熙皇帝在《御制避暑山庄记》中记载:“无刻确丹楹之费,喜林泉抱素之怀”,这就是建造这一山庄的重要主旨思想,也体现了淡泊的含义。

康熙皇帝在建造这一山庄时多次强调要遵循“敦朴无华,不彩不饰”的营造原则。其实想想便可知,皇宫那么富丽堂皇的地方为何康熙不在那里繁忙政务,反而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生活,仅仅是因为他厌倦了皇宫的奢华吗?

其实这也是未可知的,但可以判断的是,康熙来此地的朴素作风,绝对是一个明智的行为,他可以借此机会清心寡欲,淡化皇宫的种种华贵,忆苦思甜。康熙之所以在“避”字上多加一笔,就是为了体现他淡泊富贵,喜爱在这山庄里的自然风光,时常来此告诫自己不要贪图皇宫中那样奢华的生活环境。

其二,“避”在人们熟悉的意思中主要是“躲开回避”的意思,而康熙皇帝怕人们误解其题词为“避暑山庄”是来躲避政治决策,是来此避难的,便多加一笔警示世人自己仅仅是来避暑的。当时自康熙即位以来,执政初期,面临着国内国际严峻的形势。

他先是除鳌拜又平三藩后又收台湾,但这些事情不是在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康熙皇帝在此期间多次来到避暑山庄。他仅仅是来此地静心休息,为更好的平定战乱养精蓄锐,可他未曾想到后人竟会因为他的“多此一举”纠结了竟然有上百年之久。

其三,有避免错误,自查自省之意。《避暑山庄后序碑》中:“若图已乐而人忘人苦,亦非仁人所为也。”这说明了山庄文化中的自察自省。康熙皇帝为了避免自己来到这避暑山庄贪图清净,便多加一笔表示自己来到这里要静思其过,闭门自省。

《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称“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残贪秽”,这也代表了古代圣君为人的道理,看到兰芝提醒自己品德要修行,看到竹子提醒自己要刚正不阿,简约淳朴,看到清流则是提醒自己要清正廉洁,积极整治贪污腐败之臣子,看到蔓草就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欢愉,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自律自省的模范。

其四,用于警告值守的侍卫宫女等,避免心直口快泄露机密。康熙初年,北方叛乱战事不断,康熙为平定战乱急于在塞外接近蒙古的地方营造一个巡视基地,便于皇帝“理政视事”,这有利于边疆各民族上层人物朝见清帝。而康熙皇帝多加的这一横,就是在警告那些在承德避暑山庄值守的侍卫,宫女等工作人员要避免这些朝廷要事。

这样的想法也是有迹可循的,承德避暑山庄自建立以来,每位在位的皇帝几乎都会到此处理公文,解决朝廷政事。承德周边,不仅有满人,蒙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围拢四方,皇帝在此避暑理政,十分便于少数民族王公首领以及那些王公贵族前来觐见,这些事务在避暑山庄更为合宜。

加上皇帝每年来此地的时间又是极其漫长的,来此地的次数也是十分频繁,少不了将朝内大事搬于此地与大臣商议。所以康熙此举其实是在告诫避暑山庄的那些工作人员,切不可声张此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该回避的事情就应该遵守本分,不该听见不该看见的更是要充耳不闻,严格保密。

康熙皇帝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当年“错写”的这一个字,就因为自己的身份尊贵,引得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浮想联翩。试想如果是普通人写错一个字,那大家都会觉得是他一时疏忽大意写错了字,但就因为康熙皇帝的文韬武略博学多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他的败笔,反而为他增添了许多内涵。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笔者的判断也只是个人猜测,毕竟这么久远的事情,我们无从考问,只能根据历史的记载加以揣测。

文/林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篮协发布男篮亚洲杯总结:为世界...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中国篮球协会发布了国家男篮亚洲杯参赛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队统筹工作...
卢卡申科回应波兰等国拟在边境布...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据白俄罗斯通讯社15日报道,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西...
原创 中... 全球媒体镜头紧锁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根据环球网等官媒可知,此次中美的谈判,美方团队由财长贝森特与贸易...
原创 日... 东汉时期的日本竟被称为“小人国”?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被日本人尊称为“战神”的丰臣秀吉,其身高竟只有...
原创 抗... 延安,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恒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这里有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坪、延...
原创 徐... 1977年3月,总部副主任徐立清多次上门拜访,与张爱萍洽谈,希望能够邀请他重返工作岗位,但每次都遭到...
深圳市民捡到2267.83克巨... 近日,广东深圳,有市民拍到铁骑拿着金条执勤,金条克重2267.83克。 记者采访深圳铁骑侯国栋称,...
《三国志·战棋版》开荒前一天,... 哈喽大家好啊,明天第一批PK7黄天蔽汉就要开服了,在开服的前一天,建议你检查一下这10件事做了没有。...
原创 志...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作家魏巍亲眼见证了松骨峰的惨烈血战,随即挥笔写出了闻名遐迩的报告文学《谁...
原创 建... 从井冈山时期起,林彪便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赫赫有名的三大骁将之一。建国之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