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这话的正是白起,我们熟悉的那个上单。一个沉默打的敌人无话可说的白起。
辅佐与秦昭襄王。
只是“枪打出头鸟”白起一生为国征战,但最终却死在自己的主君手下。
秦昭襄王年轻时是一位有雄心大志的君主,秦昭王十二年时,为了进一步扩张国土,强壮国力秦昭王开始广纳贤士,白起应运而生。担任左庶长。
初次战争,白起的谋划就已经展露出来,一招打虚装弱诱骗魏军,最终大胜,还俘获其将领公孙喜。
接下来武安之战大败楚国,并受封赏,武安君,名噪天下。
长平之战,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也是足智多谋。廉颇擅长利用地形设置防线,本次廉颇设置的三道防线看似单独存在但又相互连接,犹如星盘交叉分布,巧夺天工。
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赵军拼死一搏,大肆屠杀秦军。已经有了打赢的迹象。赵国决定逃出一个侥幸,将善于防守的廉颇换下,换上了赵括。
此战虽然胜利了,但是两场恶战下来,将士们已经是三四年没有回过家了。而且这第三条防线“百里石长城”也是非常的难打。归期更加寥寥无期。
将士们一个个都有一些垂头丧气,都特别想念家乡,特别是那一口羊肉,真的是想想就非常的馋人。
将士们偷偷地弄来了,三五成群地开始吃。很快一股膻味就随着游动的风飘散在整个军营。知道这件事之后白起有一些生气。
本以为屡战屡胜的白起将军的结局是加官进爵。但是一心报效祖国,征战四方的白起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
作为常胜将军的白起在百姓和官场备受尊敬,他的影响力不仅威胁到了朝中的权贵,更加让好胜心极强的秦昭襄王感到不满。
最重要的是秦国的宰相被小人贿赂,认为自己的地位会被白起取代,这耳边的妖风吹得宰相心里痒痒的。他才不管什么国家兴亡,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要紧。
就这样宰相有意谋害白起,有意无意间就会在秦昭襄王耳边说一些白起自视清高这样的话。终于在邯郸一战中,宰相抓住机会狠狠地将了白起一军。
巧的是,白起又是个十分直爽的性子,秦昭襄王本就不爽,白起又讲了一句“当如秦昭襄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都说隔墙有耳,这话一出,秦昭襄王很快就知道了,本就被宰相蛊惑觉得白起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下好,罪名算是坐实了。
都说伴君如伴虎,君主重用之时便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但是君臣之间若是一旦有了猜忌,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白起突然同情起自己,不禁自嘲是这一辈子杀人太多,又是诱骗,又是活埋。这些人在索命呢。
究竟是多么的无奈才能在死前去惦念自己手刃的敌人。白起或许有满腔的冤枉,但是看着那把沁着寒光的宝剑,一时间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或许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官场比起才能有时候更加在乎中庸之道。比起自己的一世英名,活下去或许更重要。
但如果重来一次,这一世的白起还会是下一世的白起。
“昨日,今日,此心如一!”
“还没能实现...理想.......”